全国甲卷的材料是中国传统文化,但个人认为实际上的切入点是社会主义,要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只要看透写起来很轻松。

题干的材料的确把我吓了一跳,我立刻想起2014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决赛题目,选手以外交官、教授、幼儿教师乃至外国人等不同身份介绍《红楼梦》。我对《红楼梦》几乎不怎么了解,甚至没有彻底地通读过一遍,高考这种大考竟涉及此项,让我毛骨悚然,突然想起我参加高考是9年前才缓过神来。

幸好,我注意到《红楼梦》只是个幌子,真正的重点是“直接挪用”、“借鉴化用”和“结合实际独创”,第一反应是:西学东渐,中体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且看历史:第一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第二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实践——列宁主义,第三阶段是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毛泽东主义,第四阶段是毛主义在改革开放后的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轴线是:因地制宜,结合实践,基于马列主义原则实事求是探索特色发展道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结合初高中学习的党史知识,语料简直丰富的不能再丰富,加两句毛泽东诗词更是善哉。我又想到,文章可以稍加批评“躺平”,高呼青年承担时代重任。这样写,分数还能低了?

何止是高考作文,这是申论啊。

当然,也可以从个人角度出发——最初是机械地填鸭式学习,经过思考和练习后,获得了深入的感悟和理解,从术发展为道,从死板变成了灵活,从苦练变为悟道,这样下笔也是可以的。继而围绕“给亭子取名”的同样一个任务,不同层次的人就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演化出不同的结果。不仅是个人成长,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科技突破,文化自信,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耳熟能详的宏大叙事中,是不是也要经历类似的流程呢?我们难道不是先学习,再消化,最后创造出新的伟大财富?

高明的考生,可以把小我和大我结合起来,必是妙笔。

感慨一番:题干字字写《红楼》,字字不相干。有点故作高深、掉书袋的意思。懂红楼的学生,怕是反而要被带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