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1月1日,一名22岁的莫斯科青年出现流感症状,当时所有人都没在意。

11月5日,莫斯科疾控部门在青年体内分离出H1N1流感病毒,并第一时间报告WHO。后者两周内便将检测试剂,发放给全球流感中心。11月10日,疫情散播至远东地区的纳霍德卡。11月21日,疫情在中俄边境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广泛传播。截至12月上旬,H1N1流感已在苏联境内50个主要城市造成中等强度的暴发,并席卷整个亚欧大陆,被西方称为“红色流感”。1978年1月底,苏联在强硬的管控措施和高效的大规模疫苗接种下,显著遏制了流感疫情,让西方观察家大为惊叹。2~4月,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好转。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疫情的易感人群是25岁以下的青年和儿童,但几乎没有死亡病例。根据专家推测,H1N1流感可能存在许多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1977年是十月革命胜利60周年,苏联社会在石油经济的刺激下一片繁荣。1973~1984年,石油为苏联带来了2000~2500亿美元的收入,其中1981~1983年,石油占苏联外汇收入的一半。70年代中后期,苏联在国内展开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全部电气化,年均修路超过40000公里,私家车开始普及。苏联的“统一电网”是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控制电网,也是第一个使用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大型电网。凭借着引进的西方先进技术,新式卡兹玛-5320载重卡车投产、第一百万辆吉尔载重卡车出厂、“拉达”电动汽车和计算机操作系统问世。

1977年,苏联的就业率、住房率、高教普及率、人均寿命和医疗保障几乎属于历史最高水平。各种工业、机械制造和建材的产量都超过美国,小麦、棉花、牛奶、猪肉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与美国接近,各项指标全面追赶美国。

整个70年代,苏联军费支出长期超过美国,军备急遽扩张。1979年,苏联的主战坦克数量是美国的近5倍,战斗机数量是美国的1.5倍,苏联海军足足拥有147艘核潜艇,水面舰艇无数,可以与美国海军分庭抗礼。

外交上,苏联强硬对外扩张。1977年,勃列日涅夫在前一年刚获勋苏联元帅,又被推举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直到1982年去世。勃氏曾说:“在我们制定政策时,地球上没有一个地区不在考虑之列。”1977年7月13日,苏联支持索马里巴雷政府,挑起欧加登战争,后又转而支持埃塞俄比亚门格斯图,不惜在11月25日发起战略大空运,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空中作战任务之一,北约直到最后时刻仍认为苏军在演习。短短四个月内,苏联向埃塞俄比亚输送了价值10亿卢布的武器装备,包括600辆坦克、300辆装甲车、近400门各型火炮和一百余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为保障空中交通顺畅,苏联还专门发射了一颗“宇宙-964”军用卫星。

苏共二十五大至苏共二十七大,苏联人正在“发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创造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即使强如美国也开始寻求与苏联“长期共存”的缓和措施。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比亚勒在《外交事务》上发表文章称:“苏联人的耐受力极高,他们拥有世界最强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潜力,足以克服任何困难,他们不可能被我们打败”。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莱斯特·瑟罗认为:“苏联的指令性经济显著提高了经济的增长,苏联显著的经济繁荣事实证明了这一点,1920年,俄罗斯只占世界经济很小一部分,现在苏联经济实力却与美国并驾齐驱,我们不能不相信未来苏联经济会更强大。

与此同时,苏联对自身实力的信心更甚。1979年12月,勃列日涅夫在会议中指出:“从越南到伊朗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诞生,力量的天平正在偏向反对资本主义的一边。”苏斯洛夫则认为,“美国正深陷自己体制导致的不可救药的危机中。”

然而,你我都知道,美国至今没有爆发大革命,苏联却解体了。

1977年,身患流感的苏联人,乃至全世界的人都不会想到,身处巅峰的红色帝国只剩12年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