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伊签署25年全面合作协议:什么叫“大国担当”?
2021年03月30日 75 次浏览3月27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伊朗外长扎里夫在德黑兰正式签署一项为期25年的全面合作协议,涵盖了政治、战略和经济合作。伊朗驻巴西大使认为这是在“构建世界新秩序”。
这份全面合作协议中,最重要的内容有三:其一,中国将增加对伊朗能源设施和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其二,两国石油结算和贸易往来将使用中国人民币和数字人民币结算,且石油通过途径巴基斯坦的石油管道进入我国新疆;其三,伊朗的导弹将使用北斗定位系统制导。
对中国而言,第一条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助力产业转移和“中国标准”走向世界;第二条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对抗美元霸权(协议总价值超过4000亿美元且全部人民币结算,前所未有的大规模),也大大巩固了我国能源安全(再算上沙特的50年石油供应协定和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减轻了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第三条则是中国北斗系统在军事层面上的新推广。
换言之,通过协议,中国直接撼动了美元霸权,切实扒掉了石油-美元体系的第一块砖头。
对伊朗而言,第一条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整体国力;第二条保证稳定的石油外汇收入;第三条强化了国防体系建设,避免GPS被美国禁用后,确保伊朗导弹部队发挥最佳效用,极大地威慑中东美军和以色列。
如今,与中国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伊朗绝对做梦都会笑醒。从2015年《伊核协议》签署到2020年10月18日(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规定的制裁失效期)解禁,伊朗承受了为期五年的经济制裁。如从2007年安理会1747号决议算起,对伊制裁长达13年。制裁虽然解除,除了中俄之外,无任何国家敢于与伊朗公开合作。
早在2016年1月,中伊两国元首在德黑兰发表《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就指出:“双方同意就达成25年全面合作协议进行必要沟通和磋商。”那么,伊朗与中国的谈判进行了5年之久,为何最近迅速落成?因为中国在安克雷奇会谈中的超强硬态势,基本奠定了未来四年甚至十年内中美以竞争为主的态势,且中国在能力和意愿上丝毫不落美国下风。这让很多原先处于观望的第三世界国家,纷纷下注中国。
美国作为世界“老大”,与老二开战,只要不大获全胜就是输。同样的,中国作为“潜在的超极大国”,只要不输得太惨就是赢。特朗普任内,中美贸易大战、关税大战、金融大战、科技大战、地缘大战接连打响,全面施压、极限封锁却未能复刻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的对苏胜利,甚至连预想中的,一边倒的压倒性态势都没出现。
反而是:美国虽有能力采取对华毁灭性行动,但中国与美国在利益上的高度纠缠和中国潜在的报复能力,让美国不敢动用杀手锏,或者动用了效果也很差且深深伤害美国利益。这本身也是中国国家实力的表现之一。
特朗普时期,美国输了里子,四处示强的面子还有那么一点。拜登干脆连面子也没了。这叫人没杀成,心被诛了。
拜登政府从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下手,以强化对华压力的想法,的确很好。但美国的国内政治环境、人事安排、全球布局和不自知的傲慢,都不允许美国灵活机动地做出这种布局,主动权在安克雷奇之后就到了中国手里,美国用小把戏和踩红线,以闪电战迅速打垮中国的想法彻底落空了。
中国下定决心,与周边国家展开基于长期共同利益的合作,对外输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将亚洲变为中国的亚洲,推动大陆文明的高度团结,从根源上遏制美国为首的海洋文明的恣意扩张。这便是2020年7月21日宣布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更多因西方长期制裁而处于停滞中的国家纳入中国构建的双循环中。这样,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变成中国的独占市场,也将大大减轻美国制裁的效果,进而空耗美国的国力。
天下苦美久矣,帝国主义纸老虎的脸面已经千疮百孔,但依然剥削、掠夺着整个世界。美国向外输出的是通胀压力、军事入侵、人道主义干涉、扶植民主、人权攻势,制造颠覆和动乱并从中渔利。中国输出的却是基础设施、商品和科学技术,让更多第三世界人民走出贫穷和饥饿,真正构筑一个全新的世界,体现了真正的国际主义。
与帝国主义斗到底,斗到我活它死。没有美国,对世界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