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暴雨洪灾,下水道里可有“油纸包”?
2021年07月19日 63 次浏览7月14日夜,德国西部迎来了强降雨天气,莱茵兰-普法尔茨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两州受灾最为严重,多座城市内涝。15日,暴雨仍在持续,西欧的比利时、荷兰等国灾情同样危急。17日,鲁尔河位于北-威州科隆大区的河段发生溃坝,形势严峻。
当天,德国政府宣布,暴雨至少造成135人罹难,约2000余人下落不明(仅阿尔魏勒县就有1300余人失踪),大量道路和桥梁被毁,灾区电力、通讯、供水和燃气全部中断。阿尔魏勒县官员向《图片报》记者坦承:救援工作几乎无法进行,只能敦促那些被困者尽早自行转移。莱-法州内政部长勒文茨表示:如果失踪者长时间没有消息,那么只能做最坏打算。
灾民没有人权吗?不应该紧急救助吗?西方不个个以人为本吗?相关官员会不会被追究责任,被免职或被起诉?
2002年,中欧易北河流域曾爆发洪灾。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气象水文服务中心与英国雷丁大学等机构耗费巨资,合作设计了欧洲洪水感知系统(European Flood Alert System, EFAS)。早在7月14日,EFAS发出警告,德国可能有特大暴雨,但德国气象局16日表示,只负责向地方政府传递警报。地方政府推脱称,已经尽力通知民众转移、发放救灾手册。天灾嘛,追究民选政客的责任是不是太过分了?政府也不是啥都没做,提醒的责任总归是尽到了。
至于死了几个人,根本不重要,救出一只小猫不才能体现对生命的关怀?西方人也真的相信这一套,诸如美国佛州楼塌事故,看到小动物立刻腿软脚麻,可爱的萌物立刻化解了对体制的质疑。民主国家,人人有人权,但有没有人命,全看造化。自由啊,民主啊,幸福啊!
16日,雷丁大学气象学专家汉娜·柯珞克(Hannah Cloke)批评德国政府未做好疏散工作,导致大量人员失踪,但她话锋一转,归因于全球变暖。再往后就别说啦,肯定扣到中国头上:中国人多吃一口肉,德国西部就多淋一场瓢泼大雨。
说实话,灾情发生在任何地方,导致平民百姓伤亡,都应当表示悼念,因为中国人是人,非禽兽也。然而,这次德国灾情让中国人想起了2010年夏季起,亲西方人士反复流传的一则谣言——德国下水道及其“油纸包”。
内容如下:德国人占领青岛,没有形象工程,没有大楼喷泉,没有灯光广场,却先修了下水道,给中国人留下了百年不淹水的青岛。青岛整修排水系统,遇到一段德国修建的旧管道,只能使用原装配件。工程师抓耳挠腮,束手无策。邮件发到德国公司,对方表示:相关配件早就停产。只不过根据惯例,应该能在周围五米之内找到预先埋藏好的备用零件。施工队果然找到了一批油纸包裹的下水管配件。
末了再补一句:一个民族的精神、行为准则和规范由什么来决定?答案值得中国人反思。
各路明星、大V的转发扩散,让德国下水道成为一则“神话”。特别是台湾的龙应台女士,更是借下水道问题直指大陆政治体制:“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看出真面目来……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也是一个民族的良心。”
照这么说,出现严重内涝灾情的德国人,个个是没有良心的王八蛋?或者,德国人都是国际主义者,放任国内灾情,油纸包、零部件都留在中国,精良的下水道都给中国修筑?哎呀,这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对外疯狂撒币,好大喜功的政府吗?我就说中……哦哦,是德国呀!德国是多么善良、勤恳而严谨,一看就是比东亚黄种愚昧民族更高等、更智慧的优等民族!
更为恶毒的谣言,则是“德国挡洪板”。这玩意德文叫 Spundwand,公知们在微博上放两张图,仿佛奥地利小镇的洪水轻易被15cm厚的铝合金制成的2米长的口字型铝梁防住。最后再甩一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把解放军战士用身体堵住决口,肩扛抛沙袋的场景放在最末,意思很明确了:中国是口嗨大国,能发卫星能建高铁,可就是只能用低人权的人海战术和沙袋解决洪水。说明什么呢?说明独裁专制、封锁消息、奴化人民……
公知的话术是:对于同一问题,中国的解决方案必然是粗鲁、落后的形象工程,西方的应对策略必然是优雅、先进而尊重科学。什么才是公知们急于搜寻的真相?真相就是这些可爱的铝合金板子,没在在今年七月的德国用上,就算用了也没防住。
上述谣言,诞生于奥巴马政府推行“互联网绝对自由”的外交政策,策划阿拉伯之春的前夜。西方的思想渗透持续多年,已经在中文互联网形成了强大的亲美反共思潮。而当时的中国经济连续多年飞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逐渐显现,城市规划的短板显露出来。在一个公开爱国会被网暴的时代,出现如此低质量的跪舔西方的网络神话,不足为奇。
事实是,青岛不内涝首先归功于气候和地势。从气候上看,青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青岛还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一半的全年降水集中于夏季。青岛的年平均降水量和最大年降水量在全国均属于中等水平。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比较小。
青岛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属于丘陵地形。中间低,四周高,东侧地势略高于西侧。更何况三面临海的青岛还有两百多条大小河流。这种地形很难积水,就算积水也能轻易排空。
至于排水管道的修建,则要从德国的近代史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质上是新老资本主义国家利益重新分配、争夺全球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一战前,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受益国之一,如愿成为欧洲强国。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势头不如德国迅猛,却占有大量殖民地。
1871年,普鲁士统一日耳曼后,德国开始向全球积极殖民扩张。殖民地虽没有英国多,但也曾遍及全球。1897年11月1日,曹州教案爆发。德国借机出兵占领胶州湾。1898年3月,德国逼迫清朝签订《胶澳租界条约》,租期99年。
德国占领青岛17年间(1897-1914),只在青岛的一部分区域(欧人区)内,修建了约80公里的排水管道。设计之初,德国人采取了雨污分流的先进思想,广泛使用狭窄上宽、内低贴陶瓷的新式管道,方便集中管理排放的同时,免除了管道堵塞之苦。
但是,欧人区的污水在华人区的团岛集中排出,那里当时被称作“大粪场”,中国百姓只能忍受粪水的恶臭。团岛地区的改善治理,直到1953年才全部完成。原先的露天污水沟被填平,后来还在地下修建了青岛胶州湾隧道。
如今的青岛市区面积超过一万平方公里,半数以上属于市区。德国殖民者修建的排水管还不到全市3000公里排水系统的百分之三。更何况,这80公里排水管已经全面升级改造,只象征性地留下2.66公里。
德国在青岛不内涝中的唯一作用,恐怕就是被中国继承和借鉴的“雨污分流”思想。旧管道的升级改造、新管道的全力修筑、行之有效的运营管理和应急预案,都是中国人的功劳,没有一样与德国人有关。
殖民者怎么可能为被殖民地区的人民服务呢?再舔改变不了德国殖民侵略的历史事实。青岛不内涝,靠的从来不是德国殖民者,而是当代中国的工程师们。
还有,揭露公知谎言的时候,少他妈说老子幸灾乐祸。两码事。中国人哀悼南方水灾的时候,也不见你们停止“质疑”、“反思”和挑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