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成年人很幼稚?
2023年08月09日 79 次浏览我提供一个视角:我们搞反了。
从教育来说,对幼童严加管教,对青少年适当放松,这样既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又能尊重其个人选择,降低青春期走弯路、起摩擦的概率。
但是我们的社会却对儿童恣意放纵,对成人严加管教。这是大多数社会矛盾的根源。由于对儿童在物质上的竭力满足,但对其心理需求的长期漠视,反而是儿童过早接触了太多属于成年人的高度娱乐化的信息;由于东亚社会氛围对成年人的无差别毒打,使得一部分成年人在重压下为生计发愁,进而麻木不仁;另一部分被过分保护而长期不成熟。
什么叫做“过分保护”?在体制内工作的人就是如此。有人会说“逢进必考”压力不小,但要知道中国并非只有一线城市,在最广大的边缘城市和乡镇地区,进入体制(公务员+教师等)的门槛并不高。再考虑到,本科录取率逐年放开,所以大多数体制内工作者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出了校门直接步入机关大门,终其一生没有经历过极其严苛的烈性竞争,也很少经历巨大挫折,进而对社会面貌缺乏基本认知,缺少阶级意识,甚至连本职工作都一知半解。
以教师为例,小时候被父母精心呵护,甚至舍不得打骂,遇到问题撒个娇父母帮助解决,流个眼泪就能被哄很久。更有甚者,父母长期向其灌输“进体制内稳定一辈子就行,好嫁娶有面子”的观念,思想容易懈怠且短视。
一旦进入体制内,掌握一定权力,更加营造出厚实的幻境——对班上孩子说一不二呼风唤雨,学生家长也对其阿谀奉承,十分配合。这样一来,长期与未成年人相处,思维低幼化,简单化,以情绪为主导,控制欲强,唯我独尊,很难听进不同意见。长期被家长吹捧,加剧了与现实社会的隔膜,更加自视甚高,自以为自己的权力、尊重、声望可以跨越校园,在社会上获得同样的影响力。
这样又怎么可能不幼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