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脑瘫博士”谢某廷的故事引起关注。谢某廷今年31岁,因早产导致脑瘫。19岁开始,谢某廷来到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旁听,在这12年里他从本科阶段已旁听到了博士阶段,兰州大学曾给他颁发了“荣誉研究生”。目前,谢某廷已经发表了两期SCI(国际期刊),已达到博士学位要求。3月7日,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没有学籍,无法授予谢某廷博士学位。 

人类社会中,对弱势群体和少数族裔的优待,往往会导致其利用道德和舆论绑架多数正常人。

我没考上清华,那么我可以免费旁听清华的课程,并要求清华授予我学士学位吗?我考研没敢报北大,请问我可以在北大化学院做实验,并要求北大授予我博士学位吗?如果兰大肯授予谢某廷学位,为什么北大、清华不肯允许我旁听,不允许授予我学位呢?

这个口子开不得。开了,就是对中国考选制教育的当众拆台。考试的意义是将符合标准的考生送入相应层次的高校。可以说,中国教育的选拔性是第一位的,教育性居于其次。没有选拔性,教育性也就失去了针对性、公平性和秩序性。在一个人均资源稀少且分配不均匀的大国,选拔与淘汰不仅是一张录取通知书那么简单,而是让资源公平地向下分配的权力。

秩序关乎公平,打破秩序就等于封堵了社会流动的渠道。教育的秩序必须是严肃的,必须严格执行且不容随意欺侮。对少数人的照顾,不能以损害公众信心、背弃公众信任、侵害公众利益为条件,也不能受情绪的干扰和牵引。

权利是争取而来的,而不是被随意赠与的。如果脑瘫小伙高考考上兰大,或因特殊天赋破格录取,那么我相信即使学校不肯给予便利,他的同学和社会力量也会施以援手。因此,在没有学籍的情况下,学校连续12年开放免费旁听已是对教育资源的无偿出让和交割,是对特殊情况的极致尊重和十足善意。天下之大,若是每一件奇闻奇人都特事特办,就是对辛苦建立起的秩序的无情践踏,一同被踩碎的还有努力生存的普通人的尊严。

慷慨分给别人的越多,留给我们自己的空间就越小。同情别人的同时,谁来同情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