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全国亼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接受四川观察采访时表示,建议将高考中外语科目的分值降至100分。

我国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的英语教育,不仅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煎熬,从结果来看也是死记硬背,通过特例和陈旧语料考察应试技巧,总的来说教得累,学得累,考得累,强度大效率低,纯属浪费时间,还花费了巨量精力,唯一高兴的只有课外辅导机构。考虑到语言学习的黄金期是在幼儿园时期,而且需要连贯的外文语境,可以说大多数人的外语学习就是在错误的时间,用错误的教材以错误的方法学习错误的内容。

学习英语所带来的痛苦在选拔式而非培养式的教育机制下被不断放大,而且应试考核制度的认可与“高水平英语”关系不大,努力与回报严重不成正比。考过英语六级的理工科人士不多,即使过了也不意味着他们能纯熟运用英语。哑巴聋子英语就罢了,读写也跟不上。就算硕博士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写英文论文也要费不少力气重新学起,现在用英文在组会上讲工作汇报渐成常态,试过的人都知道最开始一个学期多煎熬。

除了高校科研,以及出国留学、务工、出差、移民之外,英语对其他人的重要性几乎为零。多数人连申请护照的机会都没有,留在大城市在外企工作更是不可想象。即使这些人需要获取英语世界的信息,也不必自己会英语,信息沟通的便利和AI翻译的发展足以保障信源的时效性。那么,当大多数人终止外语学习,就可以显著降低全社会教育成本,对于真正需要英语的中产阶级以上家庭,也能承担子女英语学习的成本。

但是,说到英语成绩的城乡差异,就不只是英语学科本身的问题,而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相较于更加棘手的户口、养老金、八小时工作制等问题,庹代表更喜欢拿着英语这个软柿子捏,就算降到100分又能怎样?数学和语文的成绩就没有城乡之别了吗?英语只是差异最显著,对人才选拔公平性和效率性影响最明显的一个罢了。

所以,为什么不干脆把英语变成选考科目,或者降级至学业水平考试,供各高校录取时另行要求或作为参考?总分多少反而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