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力量办大赛,卡塔尔的钱花得值不值?
2022年11月27日 69 次浏览11月27日凌晨,我正在看法国和丹麦的小组赛,想到哪里写哪里。
卡塔尔世界杯是历史上最为昂贵的世界杯。12年的筹备中,卡塔尔累计投入至今2290亿(超过了2021年GDP总额1795.71亿美元),大头花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比如卢塞尔原先只是个村庄,却被卡塔尔照着迪拜的标准建设为一座现代化的奢华新城,市内甚至拥有气象控制系统,可以降低市民在室外的体感温度。
人们很难把每天150万桶的巨大产油量(多数为优质轻质油)和25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气压充沛稳定,开采成本世界最低)与一个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只有31万的海湾小国联系起来。作为资源出口国,卡塔尔的经济结构单一,受大宗产品世界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深,也容易受到周边地缘冲突的影响,抗风险能力有限。比如2017年的外交危机,多国与卡塔尔断交,包括唯一的陆上邻国沙特。2018年卡塔尔退出了欧佩克。
卡塔尔一直在尝试摆脱资源诅咒,其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就,1996年成立的半岛电视台已经成长为极具地区影响力的世界级媒体。这次举办世界杯,卡塔尔的目的就是展示一个开放和现代化的阿拉伯社会(但遭到BBC的攻击,以及场内外围绕饮酒问题的争夺),以及缓和2017年外交危机(沙特王储萨勒曼出席开幕式并与卡国埃米尔塔米姆相谈甚欢),继而促进本国社会和经济的重大跨越,实现“2030国家愿景”,因此这是一份对国家未来的投资,卡塔尔出手极为阔绰。
但地主家没有余粮,油老爷家里的零花钱也经不起猛花。卡塔尔经济自2014年开始疲软,现在又是疫情又是中东群雄并起,卡塔尔办赛且不说咬牙坚持,也是满头大汗。
这种巨额投资大办大赛的模式,即使在卡塔尔这种富国身上也不可持续,商业化标签太明显,太夸张,也不利于竞技体育的发展。
1994年美国世界杯投资6亿美元,1998年法国世界杯涨到30亿美元,2002年韩日世界杯则高达80亿美元,2014年巴西世界杯多达156亿美元,几乎直接导致总统罗塞芙被弹劾,至今欠账还没还清。巴西承办比赛时也是欣欣向荣,是新兴经济体的典范之一,而同样作为大宗商品出口国,巴西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国力衰退也就是几年时间罢了。
奥运会也一样。1960年以前,现代奥运会商业化程度不高,收入主要来自门票、纪念品,筹办开支均由主办国政府出资,因此长期净亏损。然而,当时的主办国都是欧美发达国家,场馆要求低,赛事规模有限,故负担也不算太大。
上世纪60年代后,奥运会比赛规模大幅增加,场馆、交通、住宿和新闻转播要求也大大提高。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发生恐怖袭击,奥运会安保成本暴增,奥运会因此陷入长期亏损状态。2000年悉尼奥运会投资40亿美元,911恐怖袭击后,安保成本更高。2004年雅典奥运会总投入146亿美元(是预算的三倍,间接引爆希腊债务危机),其中安保成本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5倍,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50倍。2008年,北京奥运会投入400亿美元,但因为大头在基础设施建设,故而所带动的经济发展使其回本。2012年伦敦奥运会实际支出是预算的两倍,仅是收支平衡罢了。
1976年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之前,蒙特利尔市政府认为奥运会不可能亏本。市长尚·达坡豪言壮语:“像男人不能生孩子一样,奥运会也不能亏本收场。” 实际支出大大超乎预料:场馆修建开支巨大,主场馆建造困难重重(工程要到奥运闭幕后十年后才完工),蒙特利尔奥运会总耗资58亿美元,严重超支800%,亏损24亿美元。10亿美元欠债直到2006年1月才偿清,是亏损最严重的一次奥运会,直到2021年被东京奥运会超越。高昂的开支吓倒了一大批原计划承办奥运会的国家。
1977年,只有洛杉矶申办了1984年奥运会。国际奥委会无奈允许洛杉矶对奥运会进行商业化改造。在洛杉矶奥运会筹委会主席彼得·尤伯罗思的努力下,首次以私人资本承办奥运会。通过出售电视转播权(美国广播公司斥资2.25亿获独家权利)、拍卖赞助商席位、发行广告、改建旧场馆、租用大学生宿舍作奥运村、启用无薪志愿者、文化周边产品收入等方式,将洛杉矶奥运会的成本压缩至5亿美元,总获利2.5亿美元,彻底扭转了奥运会巨额亏损的局面。
既然奥运会可以盈利,世界各国再次积极申办奥运会。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商业化程度太高,广告过多饱受诟病,还发生过一次爆炸案,致使两人死亡)不仅让举办国的国际形象大为改善,更获得大量利润。上世纪90年代,奥运会主办权的争夺进入白热化。北京先后两次申办奥运会(1993年9月23日,2票之差败给悉尼;2001年7月13日获得29届夏季奥运会主办权),每次都遇上势均力敌的强大对手而失败,说明当时的奥运会是能挣大钱的。为什么再次赔得没人办?
收入虽然不减,但奥运会举办成本日益拉高,让奥运会再次陷入亏损。国际奥委会要求所有场馆必须按高水平建造。何况每一届奥运会都要被主办方新加入一些比赛项目(汉城:网球、乒乓球;巴塞罗那:棒球、羽毛球和柔道;亚特兰大:女子垒球、沙滩排球、山地自行车、轻量级赛艇、女子足球),却几乎没有被取消的项目(国际奥组委承诺不会取消顾拜旦发起、设立的奥运会项目),场馆建设的投入就更高。东京奥运会一口气增加了棒垒球、攀岩、空手道、冲浪和滑板的5个大项,18个小项。新项目能不能吸引观众尚且不论,现代五项、马术等不少冷门、昂贵的老项目根本没几个人感兴趣。因此,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行政人员一届比一届多,人力成本越来越高。
除了项目只增不减,场馆要求与日俱增,国际奥委会高昂的利润抽成也让奥运会不堪重负。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国际奥委会在转播收入中的抽成从4%暴增至70%。这笔抽成的90%分给各国奥委会、国际体育组织和主办城市的奥组委,剩下10%用作国际奥委会的运营费。
如今,没有中央政府支持,奥运会很难不亏。巨额体育投资获得稳定商业收益的时代已经结束。主办城市拿到的是名声,但收回成本绝非一朝一夕,因此愿意承办奥运会的城市越来越少。2021年东京奥运会是历史上亏损最严重的奥运会,280亿美元打了水漂,疫情使得赛事空场举办,旅游、娱乐、住宿、餐饮根本无人问津,赞助商的商业推广也远不如预期。2024年奥运会的五个申办城市退出了三个,只有巴黎和洛杉矶两座城市申办。国际奥委会抓住机会,把2024年奥运会主办权给了巴黎,2028年奥运会主办权给了洛杉矶,两个都别想跑。
从炙手可热到摊派名额,奥运会越办越丢人。今后世界杯未必不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