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世界杯球迷主题曲《Tukoh Taka》的演唱者之一、哥伦比亚歌手马鲁玛(Maluma)接受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采访期间,被主持人反复问及卡塔尔的“人权”问题,这让马鲁玛最终忍不住怒怼主持人“无礼”,随后直接中途离场。

经济萧条,能源紧缺,吃不饱饭的当下,人们主动自嘲或客观露腚的事情格外地多,早先是奥地利相声演员(女)嘲讽德国人变聪明了,不去斯大林格勒也能在家冻成冰棍,现在多了个叫莫夫·威尔第(Moav Verdi)犹太人记者,关心起阿拉伯人的人权近况,真是令人在滑稽中偶感反胃。

因为犹太人“素质高”,所以可以对阿拉伯人“素质低”。犹太人为了复国,不惜制造大量恐怖袭击把阿拉伯人逐出居住千年的土地,依据只是经书上的寥寥数语。《圣经》中的苦难史成了“借据”,仿佛全世界都欠他们的。1929年,黎巴嫩一名“不在地主”在北巴勒斯坦的一块土地被强制收购,2546名阿拉伯农民被赶走。

1937~1948年,为赶走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犹太极端主义组织发起50余次恐怖袭击,炸毁14家民航客机,两列火车和一艘轮船。385个阿拉伯村庄被付之一炬,土地被犹太人强占。1946年8月,耶路撒冷大卫王饭店袭击,225公斤炸药彻底摧毁了主建筑,91人死亡。恐怖分子中的两人,贝京和沙米尔,日后都成了以色列总理。英军也成为袭击目标,士兵被绞死在仓库,收尸的英军军官被地雷炸死。10月,伊尔贡组织在巴尔达特·谢克村制造屠杀,600余人被杀,绝大多数是妇女、儿童。犹太人砍下受害人的头颅和手脚,扔到周围村庄恐吓阿拉伯平民。此外,联合国首位派驻巴勒斯坦的调停人巴尔纳杜特和其军事顾问就是被犹太恐怖组织杀害的,事发后以色列政府拒绝承认联合国人员享有外交豁免权。

此后,以色列公然无视联大决议,一再侵吞阿拉伯国土地,对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阿拉伯人的迫害持续几十年。对于在以色列领土内居住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政府将其称为“以色列巴勒斯坦人”,它们占以总人口的20%,持有蓝色身份证(居住证),是几乎无公民权的二等公民。

90年代开始,以政府大规模没收阿拉伯人的不动产:政府与律师协会、法院和高利贷分子沆瀣一气,先开巨额罚款,再讹一笔拆迁队劳务费、证件补办费和律师费。但是,犹太律师从来拿钱就跑路。两三次下来,巴勒斯坦人交罚款交到倾家荡产也无法把房子的手续办完。接下来要么坐牢,要么房子被推倒,地皮分给犹太人。没钱没关系,政府为巴勒斯坦人分配工作,诸如去农场干苦力或当清洁工,工资按揭还罚款。

如今,360平方公里的加沙地带塞满了240万巴勒斯坦人,人均占地比纳粹建立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还小,生活条件则几乎一样。加沙地区被以色列构筑了高达3~8米,长数百公里的水泥围墙,几十米就有武装岗哨,密布摄像头。任何人不得靠近边界墙300米内,否则开枪。加沙地区的巴勒斯坦人捕鱼只能在海岸线5公里内,否则开枪。水泥、砖头、钢筋和水管都被以色列列为禁品,轰炸后的废墟成了巴勒斯坦人的永久住所。

1982年,以防长沙龙指挥黎巴嫩长枪党血洗贝鲁特难民营,屠杀长达40小时。男孩被阉割,成年男性头皮被剥除,有的尸体被烙上了十字架。为掩人耳目,以军出动大型推土机20余台,将残肢断臂全部掩埋。9月17日,记者绕过严密封锁来到难民营,亲眼看到残缺不全的尸体,将此事揭露。

血债累累,以色列是怎么有脸关心起阿拉伯人的人权了呢?

而可悲的是,当媒体话语权、音视频剪裁权、公开打断权等被犹太媒体掌握时,无论歌手作出怎样的回应,在传媒效果上不会有质的区别。西方媒体的采访就是做局,所谓做局就是无论受访者做出怎样的回应,都正中下怀。有道理,西方媒体就不传播,没道理就加速传播,模棱两可就断章取义式传播……从来没有什么“有理走遍天下”,也从来没什么“公道自在人心”,流量就是王道,媒介才是霸权。

就拿这段采访来说,歌手马鲁玛愤而离席,属于“落荒而逃”,马鲁玛极力辩解就是“掩饰真相”,马鲁玛赞成观点就达成了西媒的预设目标。

但这就是媒体霸权的可怖之处。受以色列迫害的阿拉伯人这么多,为什么没有一个能打的阿拉伯媒体出面,死死按住犹太人问以色列的人权问题,为什么没能在公开场合让一个计划前往以色列的重要人物难堪?第三世界没有媒体资源呗。西方媒体就有能力,有帮手,能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传播筛选好的真相,打断受访者既定思路,引导受访者做出提问者期望的回答。所谓真相,无非是精心编制、传播的假象罢了。

这些人杀了人还要诛心,他们还有什么不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