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某市疫情发布会,女社区书记哽咽称:我缺席了女儿的成人礼。毫不意外,评论区一片骂声。

相较于山西省一名早6晚11只吃了一顿饭的外卖员,说话这人“何不食肉糜”的形象跃然纸上。我等草民失去自由、尊严乃至生命算什么呢?此女可是错过了女儿的生日啊,多么巨大的损失。

从这一点我们能看出很多。但是说多了发不出来,挂一漏万,点到为止。

你可以说这表明一些管理者脱离了群众,但一只蟑螂蹦出来时,角落里可能累积了数千只。当一个地方、一个行业、一个部门的仆人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利益集体时,我不吝推测——这些人是不是从来就没打算贴近群众?

从个人的层面看,他们不见得很坏,只是格局很小,被保养的太好,自私且无知——特别是女性。考入编制的目的就是养老,从20岁养到80岁,“为民服务”的宗旨就不用想了,考试刷题的时头头是道,真正做事时扔一边罢了。

从职级的角度看,正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般,上位者无论发表什么观点都会吸引大量彩虹屁,可是下属在微信群点赞是害怕他,家人吹捧是关心她,居民鼓掌是有求于她,同事转发只是表达礼貌,没有一个人的动机是真心觉得有道理,而这种亲民的假象反而会让被吹捧者越来越相信自己无比正确和伟大。

被重重厚障壁包围着的人,自然也说不出什么有水平的话,做不出什么高情商的事情。她们已经十分努力地想象着普通人在经历怎样的困难,她们的推己及人也顶多是同样养尊处优的身边人,米无非是货架上长出来的,工资是定期划到卡里的,你们看病不报销吗?谁还没有辆私家车可以拉活,哪个家庭没有两三套房子——现在哪还有穷人啊?

无数个这样的人,所组成的群体、行业、机构、部门,也就自然而然地与普通人拉开了距离。女书记如此不食烟火、不知轻重、不通情理的自我感动的言论,竟然能通过层层审核,并在记者会上公之于众,整个宣传口的采编、审核、监管都没有意识到这种言论的破坏力,将其当成正面典型,而且是搜肠刮肚、掘地三尺才找到的,最接地气的典型。这难道不正是问题所在吗?

再进一步,用卖惨来博取同情,实在不算是高明的宣传手法——生活不易,怎么能证明工作得力?难道一切困难都能靠主观能动性解决,片面强调付出和牺牲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但是,这种煽情手法正在被各级宣传口广为使用——老一辈积劳成疾,中年人亏欠家庭,青年人任劳任怨。要么是带病上岗,要么是父母子女生病、媳妇生产无力照看,或者节假日不回家、婚期推迟、被迫流产、最后一面见不着等等。再结合时事发挥一番开头,加上震撼人心的结尾,一篇篇“先进事迹”就出现在宣传栏和公众号上了。

细想一下,这是不是对纰漏的掩盖,对矛盾的转移、对质疑的搪塞——我们仆人活成什么样,你们才肯满意?

形式主义的滔滔巨浪,仍然在滚滚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