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尔茨访华:“去中国化”终成“去中国化缘”
2022年11月06日 69 次浏览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来了。往返20小时,只在北京留10小时,但德国企业热情仍然高涨,上百家企业报名仅12家获批同去。
为什么是德国来,法国为什么不来?为什么偏偏是一个被美国驻军,政府高层被美国长期窃听监视,政坛内有大量亲美势力的国家——德国,选择在中美关系恶化的档口先来中国烧头炷香?只能说美国趁俄乌冲突,对欧洲的洗粉、虐粉,使得欧洲对美国的马首是瞻跌破底线之时,最有独立性的法国也不得不低头。
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处于中立、保持克制,很大程度上就是照顾到欧洲这一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的感受和安全需求。欧洲的政客们,必然会在刺骨的寒流中恢复清醒,维持与中国的良好合作,免得俄罗斯方面力量大增,让俄乌战事结束地太早。
说来也搞笑,欧洲国家强力支持乌克兰的原因之一,正是借此恶心中国。道德高地一站,人权民主自由,欧洲在“价值观”上不知道比那东方黄种文明高到哪里去了。问题是,高地站久了寒风瑟瑟(物理),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局面。我估计我方领导层会有一批人大呼“好险”,中国得亏没押宝。支持乌克兰破坏中俄关系,支持俄罗斯会遭受西方制裁,无论如何乌克兰战局都烂得无法挽救,还不如静观其变,自有那忍不住的来求援。这波是欧洲为中国趟雷,告诉我们即使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接轨,乃至更紧密的拥抱“民主化”、“新思维”,只会越搞越糟,越搞越乱。白人国家如此,黄种人只会更差。
中国对(西方)发达经济体的一切关系,都是中美关系的延伸。让乌克兰的战火烧着,却不能溢出,这样无论哪一方取胜都是为美国在欧洲的利益服务。
所以我猜测,朔尔茨来访肯定不是打卡签到,但也不是携家带口逃荒。欧洲与中国之间经热政冷的模式还会持续下去。德国企业的生存必须依靠市场(国内市场狭小,出口导向型经济),而德国政客可以毫无顾忌地口嗨,工商界压倒了政界,也就促成了本次来访。想必中欧贸易会谈必然火热,而政治上一定会事先挤眼药,事后泼脏水,议题要么是台湾,要么是新疆。不然,如果没法给绿党、自民党一个说头(何况绿党控制着外交部长和经济部长的席位),四处漏风的执政联盟散了架,朔尔茨的总理就坐不稳。所以想当总理,朔尔茨就必须白天务实,晚上魔怔。
目前,德国《时代》周刊已经发文,斥责德国不能因为商业利益向中国弯腰,要明确民主国家与“专制政府”展开商业合作的边界,德国社会的焦虑感可想而知。西方人傲慢至甚,既想挣钱,又想让中国跪着接受西方在人权、市场经济和环保上的“教导”。而这种焦虑心态中国逐步缩小与德国优势产业,诸如汽车、机械上的差距时更为突出,因此德国社会和政坛,挣中国的钱还要骂中国已是政治正确。
最近的一些消息是,德国引以为傲的汽车制造业不要命地加大对华投资,世界化工巨头巴斯夫在湛江项目正急速推进,甚至尖端制造业都有向中国转移的倾向。如不至于半途而废,肯定是好事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