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塞尔维亚打孩子,中国男子被捕:中式家庭关系苦从何来?
2022年11月05日 71 次浏览11月2日,一名中国男子因在塞尔维亚的网球场殴打14岁女儿而被捕,被控家庭暴力罪,将面临2至10年的监禁。他竟然辩称,这些行为在中国是正常且可接受的。
看罢感受颇多。中国人压抑的家庭环境,痛苦的亲密关系的来源何在呢?
很简单,因为中国的人均资源严重不足,且分配极为不公,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福利不健全,中国人必须优先满足生存需求,分配到家庭的精力和时间就非常有限,所求多于所给,自然会引发矛盾。想象一下,给老板赔笑一整天,加班熬夜回到家,别说与子女说说笑笑,连动都不想动一下。在随时会被裁员,动不动就检查,工资与业绩挂钩,升迁看关系走动的背景下,多劳甚至会少得,求职甚至要倒贴,压力增大到担惊受怕、预期不稳到朝不保夕,社会的天花板被卡死,托底的安全网不见影,哪个成年人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活着?不给家人甩脸子就很好了。还什么“对子女好”?赶紧给老子拼命伏案读书,疯狂刷题,今天多吃苦明天就有体面的生活,现在的残酷就是未来的仁慈。这个家全靠你啦,你不好好学习爸妈可怎么办啊……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漫长而激烈的生存竞争史,人地矛盾创造了高强度的内卷,也催生了中国人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宁可当下紧巴一点,也要对未来高额投资。两千年封建制度,把农业社会的人力、物力压榨到极致,既然缺少技术突破带来的生产力解放,便只得将整人、驭人、控制人的本事操练得炉火纯青——增量消失下的存量竞争最为残酷。
随着社会压力层层传导,亲子关系也有了考核标准,父爱和母爱以压榨和控制欲的形式表现出来。父母的爱不再是无条件的,而是可以策略性地放弃的。而只要“我是为你好”,就能不惜一切手段,容忍任何暴力。子女的任何反抗都会遭致最歇斯底里的反击:“我挣血汗钱养你,你竟然这么对我,反了你了!人家的孩子怎么这么听话,都是给你惯的”云云。
在中国,监护人对子女的家庭暴力,即使在2022年也是可以容忍、接受的,甚至在家长授权下,任何其他人都能对未成年人施加不会致死的暴力——比如杨永信和豫章书院。当舆论认定“初衷是好的”的时候,上述暴力行为不仅不会获得法律惩罚,还能获得鼓励和支持。面对涉嫌违法的暴力行为,劝阻者反而会被“不要多管闲事”、“清官难断家事”而收手,警方也大多与教育劝诫为主。自始至终,施暴者总是能获得同情和理解,而被害者却要在此后数十年中自我治愈。
这就是家庭暴力的“公共属性”,冷漠和纵容达到了极致——当父母被抓坐牢,子女该多伤心,谁来养你?可当父母变为暴力的源头,这种看似为人着想实则息事宁人、减少管理成本的托辞就不攻自破了。
无奈,中国的家暴问题是无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