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与河南:中国最宝贵的资源默默流淌
2022年11月04日 277 次浏览10月底,疫情冲击下,河南多地富士康工厂出了不少新闻。看罢若有所思。
有这么一句话:中国只有蓝领工人是世界顶级的。其他所有人,包括有钱人和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只是从中国的血汗工厂中分一杯羹罢了。
三年来,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愈发深入。有人会问,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也有一技之长,靠本事吃饭,怎么成了分羹者了?答案虽在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如果没有蓝领工人日以继夜的高强度低薪劳动,怎么会创造一个让知识分子获得高薪的社会呢?中国正是因为承接欧美日韩劳动转移,陷阱里低端劳动密集产业,再推动工业化、现代化,并成为如今以出口高、中、低端工业制成品为主的世界工厂,才富裕起来的。血汗工厂并没有消失,只是人人都身处其中,从低矮狭小,通风不畅的小作坊,变成了浦东和南山彻夜不熄的写字楼。
为什么中国的知识分子能获得体面的工作,为什么中国艺人台词都不会背却能日入一“爽”,为什么中国的中产阶级规模极其庞大?难道是巴西、南非、巴基斯坦、俄罗斯和越南的知识分子、演员不努力吗?无非是他们的祖国不是世界工厂罢了。
为什么80年代改开之初,去美国刷盘子都比在国内当教授收入高,许多人宁可做黑户打黑工也要移民出国?是中国的教授不努力,美国的洗盘仔很勤奋吗?无非是彼时的中国还没有成为世界工厂罢了。
我们摆脱一亿件衬衫换一架客机的时代才几天呢?我们摆脱被韩流、日范、港风、台味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日子才几天呢?我们拥有的高附加值企业屈指可数,还被美国围追堵截,更别提制成GDP稳中向好地艰难前行。
无数的富士康们,才是这个国家缓慢地走出全球衰退的动力。
而中国之所以能成为继英国和美国之后,人类历史上第三个世界工厂,是因为中国有全世界性价比最高的人力资源——没错,中国人首先是一种资源,发挥其社会效益,然后才是人。中国的人力资源,正是中国在耕地细碎短缺、石油依赖进口、高附加值技术被卡脖的背景下,仍然保持高度竞争力的关键。我们的工人同志们,学生时代压抑个性伏案做题,参加工作加班熬夜少有休息,选拔式而非培育式的教育制度、情怀式而非待遇式的工作机制联轴运作,在大规模牺牲工人基本合法权益的情况下,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
这就是人口红利的真相。只可惜我们是铸造长城的人,是长城根的一块青砖,不一定是长城的保护对象。
过去,我们曾经特别为中国便捷的生活而万分骄傲——随时随地可以点外卖,餐厅24小时营业,公共交通凌晨六点开通,夜间还有加班车,跑腿可以即日送货上门,快递可以覆盖全国各地,超市每天都有新鲜的蔬果。然而,一些人便捷的生活,哪一个不是建立在对另一些廉价劳动力的剥削之上?农民、快递员、保洁员和外卖员是不是人,他们想不想过好日子,他们是否应该获得更高的报酬?如果他们收入翻番了,便捷的生活就将让相当一部人无福消受。惬意的生活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才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理所应当。
这份劳动力资源,也就是所谓“人矿”,终究在重压下迎来了青黄不接——生育率下降。这也是这份资源可悲的地方,石油不开采就是储量,煤炭不开采市环保,人矿不开采就是养老负担。
不仅量大,还要便宜,人矿才能成为适宜开采的资源,两者缺一不可。
2022-11-04 20:19
唉,又能做些什么去改变这些呢,希望作者分享下见解启发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