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继炼油厂和核电厂工人罢工后,法国公路交通、火车、教育、医疗和公共部门等超过10万名员工举行全国性罢工。核心诉求是:让工资水平和生活成本相匹配。须知,法国电力需求的2/3来自核电,一次罢工就关闭了1/2,发电量暴跌至10年最低。法国的炼油能力占西欧的30%左右,但60%的产能因罢工而关闭。

法国被嘲讽为“革命老区”,以反对通胀为名罢工不止一两次。只是罢工此起彼伏,难说没有法国各利益集团的纵容和利用,底层消耗戾气与不满,上层精英用罢工彼此勒索施压。比如10月罢工的时机接近秋季预算案的颁布期,而此案涉及失业保险和退休金改革。

但是,法国人愿意为一点小事而上街,用行动争取利益而非一再容忍,这让我颇为感慨。

法国的浪漫是什么?显然不是19世纪开始的,提上裤子就走的约炮式浪漫,而是革命的热情、鲜血的意志、牺牲的精神,这种浪漫是彪炳千古、万世闪耀的。就好比,法国虽然是资本主义国家,但全世界还有大批人怀念那个未曾辜负法兰西的巴黎公社。

我只是奇怪。我不知道明明飘扬着红旗的亚欧大陆东方,从什么时候开始失去了为真理斗争的底气,以及为真理而死的勇气。华夏的土地上到处是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春秋战国时期有不肯半渡而击的宋襄公、有投江的屈原,有割股奉君的介子推,有聂政专诸荆轲高渐离,两汉三国更是数不胜数——《出师表》、《三顾茅庐》,唐代李白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宋代的辛弃疾陆游,晚清谭嗣同还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些都是写在课本里的,都是那个曾经气动山河的,引领世界,丝毫不输给西方的,浪漫时代的缩写。

现在呢?我们隔着屏幕,嘲讽对地球另一端的浪漫之都。法兰西没有失去浪漫,他们一遍一遍地用游行的方式,为福利待遇,为退休年龄,为生活成本而斗争。尽管这种斗争是习惯性的,是政治性的,甚至可能是境外势力挑衅的,但你能说他们身上,一点积极性作用都没有吗?

他们的祖先是这样走在街上,拿下了巴士底狱,建立了巴黎公社。他们也在街上,一遍遍地提醒资本家,你工人爷爷还没死,还要你伺候。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工人友好型城市”呢?我们的就业环境什么时候才能为劳动者设计呢?

我们的浪漫在哪里,为什么丢了呢?

那个“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