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迪某尼公司推出了《小美人鱼》真人版的预告片,女主的长相和肤色让包括美国人在内的多数人无法恭维,原片下方被骂到关评,点踩数量远多于点赞数量。

这是我第一次觉得川普怒斥的“激进左翼”(radical left)是多么准确,多么天怒人怨。但我细细想来这并非单纯的,美国国内的白左审美与保守派之间的激烈交锋,这种双方均急于向最极端狂飙突进,最后逼得上上下下人人表态、个个过关,宣誓忠诚之声不断的斗争态势,一定会在美国的全球第一大文化产业的扩张下,深深刺激着世界各地的观众——我担心的不是刺激我们这一代人的眼球,大不了我不看,我担心的是刺激下一代和下下代的脑子。毕竟中国的电影市场始终比不过好莱坞的宣传机器。

迪某尼公司作为世界知名的文化娱乐公司,对商业资源的开发和挖掘能力是很强的,比如在公主系列中,很多故事取材自世界各地的童话、民俗故事,但迪某尼就擅长把他国的文化经典进行美式的、商业化的改编并以此谋取长期的高额利润。花木兰是这样,长发公主是这样,小美人鱼也是如此,安徒生的原著童话写于19世纪末,哥本哈根的铜像立于1913年,都比迪某尼公司的诞生要早很多,换言之小美人鱼就是个白人。

但迪某尼,出于商业的或政治的原因,把这个角色改成了黑人,这就令人难以接受了。如果美国的文化产业产生了white guilt,请不要让别人承担后果,不要逼着让曾被殖民、被侵略的国家和民族也跟着流泪、忏悔。因为奴役黑人的不是我们,开种植园的也不是我们,因此我们没有义务陪着美国人搞政治正确,没有义务用践踏审美、污染眼球的方式替美国赎罪。种族问题是美国自己的问题,“刻板印象”也只是美国人自己的执念,请勿上升至人类原罪的程度,特别地,这不属于中国人的“劣根性”。

因此,这个所谓“小黑鲶鱼”的诞生,正如之前红红火火的大码黑人变性模特一样,都是美国社会一贯地,深入骨髓且理所当然地,自己生病让别人吃药的欠打行为。反复挑衅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蹴而就不是推动变革的工具,但这些基本的道理,美国的LGBTQI……性少数群体就是不懂,或者他们懂装不懂,刷存在感、积累声望罢了。别说常见的动保、环保、女权,就连“佛教徒”、“共产主义者”等都能成为彰显个性、小资抱团的标签——这样不讲情理,怎么可能不遭致保守人士的疯狂反扑呢?

美国变成今天这样,形左实右的民主党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