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对抗马列主义?美国会“妙计”频出
2022年04月07日 77 次浏览4月5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听证会上与共和党众议员马特·盖茨发生激烈争执。盖茨首先问奥斯汀,为什么纳税人需要资助美国国防大学举办“支持社会主义”的讲座——即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发表了题为“应对中国:全球正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案例”的演讲,皮凯蒂认为,由于痴迷于资本主义,西方国家正努力集体定义对(马列主义)中国的态度。
盖茨问奥斯汀,“你是否同意,拥抱社会主义并不是对抗中国的有效策略?”身为美国防长的奥斯汀连忙回答,“我当然不同意拥抱社会主义。”盖茨追问,“那么,我们本应该学习如何与敌人斗争的战略并做出准确评估,但我们为什么要邀请我们不同意的人在国防大学宣扬我们不认同的观点和价值观?”
视频大家可以在网上看,打嘴仗蛮有趣的。想必各位看完会一头雾水,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社会主义就是马列主义。那么,西方社会为什么会出现以社会主义对抗中国的清奇思路?西方国家要集体投共?资本主义即将灭亡?
还真不是。在西方看来,社会主义与马列主义是两码事。这与国际共运史有关。
马克思指出,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愈发尖锐,继而引爆无产阶级革命,灭亡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将获得自由。于是,1864年,马克思成为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的领袖,鼓励工人阶级武装起来,迎接世界革命,解放全人类。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但科学社会主义获得广泛传播,19世纪80年代末,约有16个国家建立了合法的社会主义政党。很快,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解放了生产力,资本主义更加发达,工人阶级的生产状况也大为改观,暴力革命鲜有成功。
在新的形势下,步入晚年的马恩二人陷入沉思。19世纪末,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中这样写道:
“历史做的还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斗争的条件也已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旧式的起义,在1848年以前到处都起过决定作用的筑垒的巷战,现在大都陈旧了。我们在这一点上不应抱什么幻想,因为在巷战中起义者方面对军队的真正胜利,像两支军队交战中那样的胜利,是极其罕见的。而且,起义者指望获得这样的胜利,也是同样罕见的。”
“(德国工人)给予了世界各国同志们一件新的武器——最锐利的武器中的一件武器,他们向这些同志们表明了应该怎样利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原来,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工人开始参加各邦议会、市镇委员会以及工商业仲裁法庭的选举;他们开始同资产阶级争夺每一个由选举产生的职位,只要在该职位换人时有足够的工人票数参加表决。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这也就促成了第二国际——以无产阶级政党参与议会民主的形式与资产阶级斗争,践行社会改良主义,放弃暴力革命。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分为两支:继承第二国际的伯恩斯坦和费边社认为可以在议会中对资本主义施加压力以促成社会改良,这就是民主社会主义,成立了“社会党国际”(至今仍在运作,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任该组织主席)。继承第一国际的列宁实现了越过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直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列宁主义,他成立了第三国际。列宁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互不承认,前者称后者为妥协派,是反革命修正主义;后者称前者是沙俄专制主义。
列宁主义在俄国的实践最终失败于1991年,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依然在西方国家发展。西方的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工党、社民党、社会党、工社党,少数叫民主党),自诩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大多主张实行区别于苏联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即政治上扩大资产阶级多党制民主,反对阶级专政,经济上主要企业国有化+国家宏调与私企自由竞争相结合,使得社会充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演进。
1918年,英国工党颁布《工党与新社会秩序》党章,以议会民主体制中争取工人利益,最终实现公有制和生产分配社会化,标志着工党成为第一个民主社会主义政党。1922年,苏联成为第一个列宁主义国家,1923年,工党上台,使得英国成为第一个实践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首相麦克唐纳与苏联建交且制定商约,因此不足十月则倒台。1929年,英国实行历史上首次男女具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民主选举,麦克唐纳再度拜相,又缝经济大萧条而倒台。
大萧条中,英国工人阶级受损严重,饥寒交迫,中产阶级纷纷赤贫。资本主义的崩塌和苏联的欣欣向荣,让主张政府救助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广为流传,萧伯纳等高级知识分子更把社会主义当成信仰。1929~1938年,工党支持者大幅增加,一度突破400万。失业浪潮让工人们投身政治运动,维持世界秩序的保守派大国们纷纷陷入政治动荡。英法美等国干涉外部事务的意愿被极大削弱,改善经济的呼声迫使英法对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
二战期间,英国的工人群体迅速膨胀,以期迅速发展军工业,打赢反法西斯战争。战后,战时内阁解散,重新大选。丘吉尔虽当选议员,但保守党只获197席,而左翼的工党一举赢得393席,工党党首克莱门特·艾德礼当选首相,丘吉尔下台。由此直到2019年,工党诞生了全部15位首相中的6位,执政30年之久。
艾德礼政府开始在英国建设福利国家,1946年通过《国家保险法》,推行疾病、养老和失业保险全覆盖。《国家医疗服务法》则实行全面医保。工党的国有化政策也获得了保守党的支持(罗斯福新政在前),故英国银行、铁路、煤炭和电力等来自命脉部门的,占总数20%的私企都被政府以经济补偿的方式收回。1949~1951年,英国工业产量年均增长6.7%,1948年回复战前水平(世界第二工业国),1951年摆脱经济危机,丘吉尔再度拜相。1956年,克里斯兰在《社会主义的未来》中说:“英国已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某些目标,英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特殊阶段。”外交上,英苏关系极为密切。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的同一年,工党再次上台。立法制定同工同酬,强化管理教育并将英国石油公司国有化。70年代是工党的时代,英国钢铁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855万吨,钢铁工人高达27万。钢铁等落后产能的苦苦坚持,是工党为了维护票仓的苦苦维持,不是市场规律,英国钢铁公司等大型企业因此出现长期财政亏空。与此同时,英国工人阶级逐渐转变为中产阶级,1972年的调查显示,20%的体力劳动者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开始偏爱私有制。1975年,勃列日涅夫对东欧国家的粗暴干涉让欧洲各国抛弃了苏联路线,一致选择与议会合作,这一思潮也被称为“欧洲共产主义”。
1979年,工党大败,工人选票的36%投给了保守党,最发达的英格兰地区中,工党只收获了3成选票。撒切尔夫人带领保守党大获全胜,一举执政11年,而工党再次获胜要等到1997年的托尼·布莱尔。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西方开始里根-撒切尔改革,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减税、超发货币,完全放弃财富再分配,大规模私有化,直接导致八十年代的西方阵营爆发股灾,经济危机再度降临。
工党不肯罢休。早在保守党约翰·梅杰执政时期,工党党首托尼·布莱尔推动党务改组,工党干脆放弃了原先的左翼路线,删掉党章中关于公有制的条款,提出所谓超越左右的“第三条道路”,实际上投靠了新自由主义,成了与保守党一样的右翼保守政党。布莱尔政府推行地方自治,废除世袭议员,13年内英国经济低通胀低失业。2010年,英国工党在选举中再次惨败,中产阶级化的英国工人阶级再也不是工党的票仓。
中国是马列主义国家,而美西方的民主社会主义政党长期充当最大在野党,英国等尤其受影响。路线不同,西方人当然不把两种主义当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