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洛西前脚刚离开台湾,后脚大陆的铁桶阵军演开始,显然是不给中美直接军事摩擦制造任何机会。前所未有的六块包围,分工明确:封锁台北和基隆、高雄、拒止美军北上、南下,切断日本航线和“海峡中线”等,已经有很多分析文章了。今日一大利好是,解放军从大陆发射的导弹穿越台湾上空,准确集中台岛以东三块演习区域的预定目标,且临时新增一演习区。

这些消息让我的心情好了一点。48小时内的大起大落,事后回想起来便觉得,大陆方面采取的反制、回击措施的确是史无前例的强,但为什么舆论不满意,我也不高兴?因为大陆方面把调子起的太高,舆论热炒“埋葬一切来犯之敌”、“时刻准备”,国际国内都在关注专机动向,甚至讨论击落佩洛西专机的可能性,虽然这疯狂到不可能,但解放军伴飞驱离总可以吧。佩洛西看到这个阵势,应该会取消行程吧。当我看到苏35飞越台湾海峡的时候,我真的以为空中博弈即将发生而屏住呼吸,但当我几乎马上发现起飞时佩洛西已经落地,这口气立刻泄得干干净净。

这就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合着我们没鞋穿的时候打不赢,有鞋穿了不敢打。这是什么道理?

群众的民族主义热情被调动得太高太强,对事件的走向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前不敢想的可以想了,敢想的就敢玩大的。一个议长为了挽救个人政治生涯的投机之旅,在暗示中被理解为不可容忍的侵略罪行,谁不击落专机谁就是小丑国家。继而,“应有尽有”的“更多措施”应当是事前甚至是事中,是激进且预防的,而不是沉稳发力,长久为功。后续政策一下子跌破预期,谁都会感到不适应。

你能说这种行为对中国的政治声誉和国际形象没有损伤吗?我早就说过国格和尊严是少数大国才配拥有的东西,大国面子和里子是同样重要的。面子的主观性决定了,我们需要一个务实且清晰的涉台宣传策略,台湾问题固然不容退让,但大惊小怪式挑逗会让更多人反复破防,长久来看是不利的。

事实上,佩洛西决定来台,也就意味着做好了在中国军机封锁包围下也要强硬降落的准备。只要人不在台湾,那就是认怂,佩洛西就是搬石砸脚。反之,只要人在台湾,封锁越是严酷,越显得佩洛西嚣张跋扈,政治上更是大大加分。因此佩洛西已经赢了一手,无论如何都是赢,这就是台海关系的明牌,问题在于如何找补,向谁找补。

虽然我认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延续,削弱美国才能顺利收台,但这种长远的观点,对于生活在短暂且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我们而言是不完善的。只打蒋舰不打美舰、你的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斗争策略显得更直接。同样的,在历史的洪流面前,也不可拘泥于一瞬,懊悔于一时。一些政策要等一会才能见效,一场意气的风险外溢,放在长期则可能无法承受。为了两句喝彩拔刀相向并不理智,血溅在围观者身上,反会骂“为何冲动”。没办法,国家决策的依据应当是利益,而非情绪,为此本应该把决策期间的情绪因素排解到最低,否则无论做什么,被规训得太好的多数人就会在两个极端上反复横跳。

目前来看,在台12海里“领海线”内搞军演,将巨大的军事和经济压力甩在台湾身上,且看佩洛西窜访带来的民主代价几何。虽然我不太想承认,但似乎大陆的应对是,把窜访之危变为统一之机。蔡英文在3日下午与佩洛西的会见中,也不得不说出了“我们承诺维持台湾海峡现状,台湾人民是务实的”“军事演习是不必要的反应,台湾总是对于建设性的对话敞开大门”等与此前强硬表态截然不同的软话,按理说在佩洛西身边蔡应毫无顾忌地发起挑衅。

这一次我们是不是赢了加速统一进程的里子,我不妄下结论。但我希望下一次不要把面子跌得那么狠。当然,最好再也没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