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乌克兰顿巴斯一处村庄中,一位年迈的老奶奶手举苏联红旗,错将乌军认作是俄军。乌军拿出一些救济食物,然后抢夺老奶奶手中的苏联红旗,将红旗踩在脚下。这一幕引起中俄两国舆论场的强烈反响。

乌克兰人(特别是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为什么仇视苏联?试举一例:

1932~1933年,乌克兰大饥荒,造成240~750万人死亡,是近现代史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人道主义灾难之一。在乌克兰人看来,此难是苏联当局刻意谋划的种族灭绝行动,而与苏联红军血战的纳粹德军也自然而然地被视为解放者。普遍认为,饥荒虽是天灾,但苏联却推波助澜,其目的可能包括清洗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无论如何,苏联政府的漠视和纵容,使得乌克兰平民付出了惨重代价。

农业集体化运动一度遭到乌克兰方面的排斥,因此大量有丰富农业生产经验的乌克兰农户被划为“富农”并被流放至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未被流放者担心被划为“富农”故不在全力耕作,导致“东欧粮仓”乌克兰的粮食产量大跌。1932年,苏联政府预计粮食产量9070万吨,实际不足6000万吨,政府征粮仅达1850万吨,不足预期的2650万吨。

为了弥补,最高苏维埃于1932年8月7日颁令,盗窃集体农庄财物最高可判死刑,等于禁止农民持有任何农产品。农民的抵制让乌克兰在8月的粮食征购陷入停顿,斯大林向乌克兰党政官员施加巨大压力,撤换了乌克兰党和政治保卫局的领导职务,许多集体农庄的官员和党员因拖延和抗拒征购计划被开除、逮捕或枪毙。截至1933年1月,约有7.9万苏联农民被逮捕,约4900人被枪决。12月6日,新的命令将乌克兰的农业生产资料一概收归公有,禁止粮食运入乌克兰农村,禁止乌克兰境内一切商品和农产品的异地买卖,武装收粮队以暴力手段没收乌克兰农户的种子、余粮和口粮。

为逼供出粮食的藏匿处,征粮队的残酷手段层出不穷:大批屠杀农庄庄员和个体农;整个生产队的人被扒净衣服赤脚坐在1~2月的仓库里;瓦西里耶夫农庄,女庄员的腿上被涂上煤油并点着;半截身子埋入土中受审;那波洛夫农庄和上其尔斯基农庄,庄员赤脚站在滚烫的火坑上,然后腿上浇凉水扔到冰天雪地里冻伤;扎东斯基农庄,红军战士的家属被轮奸,农民的房顶被拆掉,灶台被扒毁;科伦达耶夫斯基农庄,农民赤脚站在雪地里跑三个钟头,或头顶凳子,凳上披皮袄,抽打;巴兹科夫农庄,庄员被脱光衣服再放人回家,走到半路再让其折回,折腾数次。

1933年春,俄罗斯西部和乌克兰进入严重干旱,灾难性的饥荒爆发。灾民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救济,道路和城镇入口均设哨卡,禁止饥民流入城市。1月22日,斯大林签署命令封锁乌克兰边界,禁止饥民出境,不向农庄庄员开具外出身份证明,不向居民发放乘坐火车的通行证。亚戈达指示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建立特别巡逻队,在要道和车站拦截一切乌克兰和高加索的“逃亡农民”。1月最后一周就拦截了2.5万人,2个月后22.5万人因逃跑而被捕,85%送回原籍,拒绝回家的被送入“特别村”,顽抗者送入劳动集中营。

中央和州的各级报纸只字不提饥荒,斯大林拒绝在政治局会议上讨论饥荒问题,他曾打断乌共(布)书记铁列霍夫斯基的话:“您编造了饥荒的故事,以为可以吓住我们,但这行不通。您最好放弃州委书记和乌克兰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的职务,到作家协会去编故事给孩子们阅读吧!”斯大林坚持把粮食以廉价出口至到经历大萧条的欧洲国家,1929年仅出口130万吨,1930年多达4830万吨,1931年5180万吨,1932年1810万吨,饥荒最严重的1933年仍出口粮食100万吨。有关饥荒的一切消息都被官方和媒体辟谣。

与此同时,大萧条宣告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破产。西方知识分子们亲眼目睹了千疮百孔的资本主义和平民的赤贫,纷纷赞扬主张政府救助的社会主义制度,西方舆论对苏联充满好奇。

英国作家萧伯纳对斯大林的崇拜让人肉麻:在《苹果车》一剧中,萧伯纳丑化、挖苦资产阶级社会的民主是“虚假的伪民主”,不吝惜使用各种美丽词汇,卖力地为铁腕的斯大林本人唱起赞歌,称其“比欧洲历史上所有的伟大人物都要伟大”。1931年,萧伯纳75岁生日之际,斯大林公开邀请他来苏联参观游览,甚至以私人名义为萧伯纳写了一封祝寿信。回国后,萧伯纳声称,俄国饥荒是彻头彻尾的谣言,俄国粮食供应比任何时期都好。

1933年2月13日,乌克兰秘密警察对“富农和彼得留拉分子”展开决定性打击,理由是他们将在今年春季组织武装起义推翻苏维埃政权,建立“乌克兰独立共和国”,这些人仅仅因为反对集体化支持乌克兰化,便被打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分子”。于是,有1.5万乌克兰干部被清洗,10万名普通党员被流放或枪决。7月7日,乌克兰教育人民委员斯科雷普尼克至今以抗议“肃反”。11月,乌克兰较为清洗了2000名民族主义分子,其中1/1是作家和学者。肃反行动直接打击了深受农民支持的乌克兰族精英,严重冲击了有限的救济工作

1933年3~7月进入死亡高峰期,乌克兰成为人吃人的活地狱。3月,基辅政治保卫局对42个区展开调查,报告72例吃人案和65起食尸案。上述地区至少12801人死于饥饿。截至5月中旬,文尼察地区报告71例吃人,9例食尸,8985人饿死。

1933年7月14日,利沃夫的莱姆伯格为基民成立城市救济委员会,罗马尼亚、捷斯、法国、德国、加拿大和美国也成立了类似组织。9月16~19日,伯尔尼的欧洲少数民族协会讨论乌克兰饥荒问题,12月16~17日,维也纳举行救济俄国饥荒的国际会议。1934年夏天,国际救济委员会成立,阿门德博士任秘书,英国也成立了伊丽莎白乌克兰救济基金。但上述组织均未获得苏联政府的授权,除了寄送食品包裹和钱之外根本无法展开大规模救援。然而,这些包裹大多到不了苏联,即使到了,持外币到国营外汇商店买食品的农民会被打成“富农”并被逮捕。

1935年,法国左翼作家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赴苏联访问。启程前,罗曼罗兰就以热爱苏联著称,他认为苏联打倒了万恶的剥削阶级,人人平等,是人间天堂。等到实地考察,才发现苏联城市生活水平远不及法国,但官员生活水平很高,高尔基这种“无产阶级作家”都住着大别墅,仆佣50余人。他很失望,于是写进日记里且50年后再公开,以避免对苏联的抹黑,他认为50年后苏联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可惜50年后《莫斯科日记》出版时,苏联行将就木。

可怜的老太也是如此。她什么都知道,但是她们都喜欢活在自己的想象中。现实越不堪,过去的苦难就越容易寄托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