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83年美国独立到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美国的南北两方的经济制度不同,政治团体也不同。两个不同的经济制度,势均力敌地统合在一个国家制度下,必然会产生巨大矛盾。这一矛盾在关税上集中爆发。

联邦政府成立之初,维持正常运行的财政是个老大难。为此,美国国会决定对进口商品征收5%的从价税。然而,北方是家庭手工业(初级制造业)为主,要求全国统一市场,拉高关税以降低进口,保护本国工业发展。南方是大种植园为主的农业,向欧洲出口棉花、烟草和蔗糖,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南方要求降低关税,避免高关税降低出口优势,增加进口成本,同时也避免他国对美国发动关税报复。

一降一增,南北矛盾凸显。英国的工业界借机向美国大举倾销工业产品,险些把美国北方工业彻底打垮。1815年英美战争结束,美国财政空虚,北方工业再次要求提高关税。1816年,美国国会通过首部保护性关税法,进口商品的关税暴增至42%。1819年经济危机让北方遭受沉重打击,为保护工业,美国国会在1824年和1828年两次提高关税。这下可好,南方承担着全美90%的关税和75%的总税收。提高关税的好处全落到北方,成本几乎全被南方承担。

南方奴隶主们气急败坏,说一连串关税法是“可憎的关税”,南卡罗来纳州一度要求退出联邦。1832年,杰克逊总统协调下,北方承诺10年内把关税降到20%。但是,10年谁等得起?何况,关税税率下降,也让联邦政府立刻入不敷出。不如直接从当时掌握着关税制定权的美国国会下手。

如何分配美国国会的议员席位?兼顾平等与公平。(白人)人口较多的州,主张一人一票,按人口划分席位;(白人)人口较少的州吃了亏,主张一州一票,否则一切事务都由人口大州决定,小州插不上话。为了协调,美国改行两院制,众议院(下院)按平等原则,以人口比例分配,每个州最少一个众议员;参议院(上院)按公平原则,每个州均有两个参议员。任何法律,必须经由参众两院同时批准,才能递交总统,签字后方能生效。

1819年,也就是关税大大提高的那一年,南北方各自11个州,参议员数量均等,处于平衡。恰逢密苏里州申请加入合众国,该州是南方的蓄奴州,白人人口稀少,众议员不多,但两个参议员足以让北方自由州处于劣势。于是,北方玩一出“指鹿为马”,非要把密苏里州说成是自由州。南方不干了,两方吵起来,密苏里建州计划被迫搁置。1820年,缅因州从马萨诸塞州分离出来,也要加入联邦,矛盾遂止。密苏里被安排成蓄奴州,缅因州则被认定为自由州。南一个北一个,不就“平衡”了?这就是“密苏里妥协案”。

经此一役,南北都认识到,西进运动中扩展的新领土,一旦建州并加入联邦,必是腥风血雨。南方白人少,更愿意采取极端行动(对外军事扩张+对内政治斗争),迅速扩张蓄奴州的数量,进而控制参议院,掌握关税权。19世纪美国的“昭昭天命”,最积极的吹鼓手正是南方奴隶主:越是向西扩张,适宜兴建种植园的土地越多,蓄奴州就越多。例如适宜棉花种植的德克萨斯共和国。

19世纪40年代,美国进入第二次西进高潮。1846年,美墨战争时的美国总统,正是代表南方大种植园主和奴隶主利益的民主党人詹姆斯·波尔克。1853年,美国强购7万平方公里的墨西哥土地时,总统富兰克林·皮尔斯也是民主党人。

开疆拓土,建功立业,让美国白人种族优越感爆棚,(白人)选民欢欣鼓舞,蓄奴州喜笑颜开,民主党也捞足了政治资本。正是这一段历史,让今后所有民主党政府,都具有热衷于地缘扩张的执政风格。土地财政(拍卖西部土地)成为美国联邦政府的新财源。谁能买地?大奴隶主。工业财团、淘金者和投机交易者,倒卖居多。南方更开心了:没有关税,联邦政府不也不愁钱吗?

辉格党(共和党前身,北方工业集团政治代表)哑巴吃黄连,主张坚决反对领土扩张,压制新增州。美国白人选民正在兴头上,辉格党自然碰一鼻子灰。于是,辉格党要求限制蓄奴州扩张。当时,西部移民也反对大奴隶主横扫西部土地、过度扩张,反对土地拍卖,西部移民也开始反感南方。

1846年8月8日,宾夕法尼亚州的威尔莫特向国会提交了“威尔莫特限制条款”(Wilmot Proviso),要求新获得领土中不得出现奴隶制和强迫劳役。1850年,加利福尼亚州以自由州加入美国,新墨西哥州犹他州“自行决定”是否蓄奴(当然是),又称1850年妥协案。此案让自由州变为16个,蓄奴州15个。

1854年,堪萨斯州和内布拉斯加州即将加入联邦,伊利诺伊州参议院道格拉斯提案,要求政府放弃暗箱操作,当地人自行决定是否蓄奴。南北双方铆足了劲往两地移民。北方有“马州移民援助会”“联邦移民公司”“堪萨斯移民协会”,南方则有“南部之子”“自卫会”“密苏里人联防会”。人越塞越多,南北方美国人终于在1856年5月爆发堪萨斯内战:在民主党总统皮尔斯默许下,南方移民袭击北方移民聚居的劳伦斯城。

战事一开,共和党人大喜。决心借机大肆抨击奴隶制,吸引西部选民的选票。

起初,林肯的共和党内竞争对手西华德(William Henry Seward, 1841~1861任参议员)批评奴隶制,但希望其“自行销失”林肯则对奴隶制采取温和态度,反对扩大奴隶制并最终将其彻底消除。1860年5月18日,芝加哥举行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林肯击败西华德和蔡斯(Salmon Portland Chase,俄亥俄州长)获得党内提名。

民主党的分裂帮了大忙。1852~1860年,民主党籍的皮尔斯和布坎南两位总统都不反对奴隶制。但是,民主党内部分歧愈发严重。南方的大多数民主党成员支持奴隶制,要求脱离联邦;北方的小部分反对国家分裂,要求废除奴隶制。1860年4月23日,南卡罗莱纳举行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南北两派争执不下。民主党只得同时推举布雷肯里奇(John Cabell Breckinridge,时任副总统)和道格拉斯(Stephen Arnold Douglas,伊利诺伊州参议员)为总统候选人。

1860年11月6日,坚决支持提高关税、限制奴隶制向西扩张、把西部土地分给移民(《宅地法》)的林肯,获得18个自由州中17个的多数票(选举人票总计180张,过半)而当选总统。须知,林肯在足有10个南方蓄奴州的选举人票一票未得的劣势下,依然以绝对优势胜选,足见民主党分裂之深。美国诞生了第一位共和党籍当选总统。虽与林肯理念严重不同,败选的道格拉斯却主张维持联邦统一。于是主动承认落败,支持林肯维护联邦的团结。

须知,两位民主党籍总统候选人分别获得普选票848019张(布雷肯里奇)和1380202张(道格拉斯),林肯获得1865908张。民主党所获普选票比共和党多93万张。换言之,如果不是民主党陷入分裂,林肯不会胜选。

林肯胜选极大地震动了南方七个蓄奴州。南卡罗来纳州参议院哈蒙德叫嚣:“我们(南方)的土地有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加起来那么大,只要独立,就是一个伟大的帝国。”

1860年12月20日,南卡罗来纳州第一个宣布脱离联邦,特别会议宣布:“特此将南卡罗莱那与其他各州以‘美利坚合众国’为名归于治下之联邦兹已瓦解”(that the Union now subsisting between South Carolina and other states under the nam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s hereby dissolved),民众上街欢唱《马赛曲》。

此后,密西西比州、佛罗里达州、亚拉巴马州、佐治亚州、路易斯安那州先后脱离合众国,成立“临时议会”。2月8日,六州宣布成立美利坚联盟国(CSA),又称美利坚邦联。次日,根据《美利坚联盟国宪法》,选举杰斐逊·戴维斯为首任美利坚联盟国总统。

1861年3月2日,得克萨斯州加入联盟国,撤换了拒绝宣誓拥护联盟国的州长山姆·休斯顿。北方民主党暗中支持分裂势力,向南方输送武器和物资,时任美国总统布坎南视而不见,仅发布声明拒绝承认邦联,宣布脱离为非法,事实上默许南方接管联邦驻军。

1861年2月23日,林肯着便装来到华盛顿,受到军队严格保卫。事实上,他刚在巴尔的摩躲过南方极端分子的刺杀。3月4日,林肯宣誓就职。此时,美国已陷入事实分裂状态。南方七个州的海陆军、港口与海关均被邦联政府掌握。起初,林肯寻求妥协,在就职演讲中说:

南部诸州的人民看起来存在着疑虑:共和党执政意味着他们的财产、和平和人身安全将会出现危险。这种疑虑绝无明智的理由……我并不企图,直接地或间接地去干涉蓄奴州的惯例。我相信我没有这样做的合法权力,我也不倾向这样去做……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 我们仍将陶醉于联邦大合唱之中。”

林肯在演说中特别提到了美国宪法《科温修正案》(Corwin Amendment),称对该案没有反对意见,且其思想是宪法条文的体现。

《科温修正案》由西华德起草,俄亥俄联邦参议员托马斯·科温推动,本意是劝说南方各州不要脱离联邦。内容是禁止国会通过任何取消或限制奴隶制的法律和宪法修正案,即美国国会不会在南方不同意的情况下干涉奴隶制。1861年2月28日,《科温修正案》在众议院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3月2日在参议院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南北战争爆发前几周,林肯向各州州长致信,表示各州如不满意,可派遣代表参加制宪会议,商讨进一步的宪法修正。

然而,该案只得到俄亥俄和马里兰两个州的批准。林肯亲自签署,使得《科温修正案》获批生效。为时已晚,南方邦联拒绝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重返联邦,内战一触即发。

林肯就职当周,北方名将谢尔曼曾与其交谈,对林肯没有意识到“国家正安眠于火山口之上”和南方已经在为战争做准备感到“十分失望”。

1861年4月12日,邦联军队向萨姆特堡的联邦军队开火,迫使其投降,内战爆发。原属联邦的弗吉尼亚州(5月7日,该州里士满市被立为邦联“首都”)、田纳西州(5月16日)和北卡罗莱纳州(5月16日)、阿肯色州(5月18日)先后宣布加入邦联。密苏里州和马里兰州的分离运动闹得很大但未能成行,肯塔基州宣布保持中立。

南方副总统亚历山大·斯蒂芬斯(Alexander H. Stephens)称:“美国只能建立在白人和黑人不平等的基础上,这是伟大的真理。”

内战爆发后,南方各州的民主党参议员集体退出国会,唯独民主党人安德鲁·约翰逊坚持留下,他是唯一忠于联邦的南方参议员,且加入了激进共和党人成立的“战争指导委员会”。1862年,约翰逊被任命为田纳西州军事州长。治下,田州政府忠于联邦,并修订州宪法废除了分离决议和奴隶制。1864年,约翰逊被林肯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胜选后成为总统。

内战的过程不再详述。北军最大的问题是内部隐患重重,政治素质不过硬。须知,北军110名将领中,80余人是支持奴隶制的民主党人,包括东线总司令、美国陆军总指挥麦克莱伦(George B. McClellan)和西线总司令哈勒克(Henry Wager Halleck)。

然而,美军中享有威望的将领,诸如罗伯特·李(Robert Edward Lee)、杰克逊(Thomas Jackson,绰号“石墙”Stonewall)、约瑟夫·约翰斯顿( J. E. Johnston)和博雷加德(P. G. T. Beauregard)、隆史崔特(James Longstreet)都在南军,而且几乎都是奴隶主。

一边同情南方,一边攻打南方,岂不荒唐?北方当然连吃败仗。麦克莱伦就属于 “既怕打胜仗,也怕打败仗”的将领,于1862年9月17日被解职。

军事攻势不利,国家面临分裂,林肯采取政治攻势,于1862年9月20日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1月1日起解放美国400万奴隶。此令一下,南方大乱,黑人奴隶的逃亡和起义不断。脱离南方的黑人既可以当兵补充北军兵员,也可以成为廉价劳动力,北方工业资本家举双手赞成。

也就是说,林肯发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并不是为了解放黑奴,而是为了挽救战局。无论南北美国,黑人都是工具人。历史也证实了,黑人被利用后,其基本民权问题被选择性忽略。

《宣言》颁布半年后,北军取得盖茨堡战役的胜利,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南方开启了为期21个月的垂死挣扎。1863年7月,罗伯特·李中掀起葛底斯堡战役,南北进入主力决战,北军大胜。11月19日,林肯发表《葛底斯堡演讲》。

1865年1月31日,罗伯特·李升任联盟国军总司令。4月3日,南方“首都”里士满被北军攻克,林肯有意让北军黑人部队首批入城。弃守里士满后,罗伯特·李计划与北卡罗来纳州的约翰斯顿会师,反被北军围困。4月9日,李将军在阿波马托克斯法院率部向北军投降,格兰特(后来的总统)受降。三天后发布《投降书》,南军哗然。

4月14日,林肯遇刺身亡。约翰逊本来也是刺杀目标,因凶手临阵胆怯才侥幸生还。约翰逊虽然是民主党人,但继任总统后继续沿用林肯内阁。4月26日,约翰斯顿投降。5月23日,北军在谢尔曼率领下,在华盛顿举行胜利阅兵。5月26日,南军全数投降,南北战争宣告结束。

我认为,南北战争本应该是一场南北运动(参照中国对外出兵抗美援朝,对内发动群众展开抗美援朝运动),但事实是:北方在战场上获胜,在政治上勉强平手(达成了维护国家统一主要目的,但民权问题悬而未决),南方则在社会、文化上获胜,经济上还乘着北方工业化的东风。

因此,南北战争的真正胜者是南方。奴隶主被打倒了,奴隶制度换个样子保留下来。

美国南部各州之所以至今飘扬着邦联旗帜,奴隶主、南方将领和政治人物的塑像、画像之所以矗立百年之久,反映蓄奴文化的影视、文学作品之所以广为传颂,其本质原因是,美国政府并未在南北战争取得军事胜利后,对南方分裂势力展开系统、全面的清算和打击,反而搞起了无底线的妥协政策。

毫无疑问,南北战争为美国的种族、社会、文化乃至政治埋下了炸弹。如今则已相继引爆。手段用尽、话语失能,美国的阶级矛盾已经愈发无法掩盖、转移和缓和。这场未能彻底清算反动派的闹剧,却被亲美人士标榜成“宽容”、“和解”与“尊重”,真是令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