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国防支出1.35万亿:莫嫌少!
2021年03月07日 75 次浏览2021年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审议年度预算草案,中国国防支出为13553.43亿元人民币(约2090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6.8%。按照2021年中国GDP增长6%的预期计算,中国军费占GDP的比重将下降至1.25%,人均国防预算不足1000元。
诚然,我国军费开支每年都在上涨。但上升幅度已经明显回落,曾经连续四年的两位数涨幅(2012年11.2%,2013年10.7%,2014年12.2%,2015年10.1%)逐渐回到个位数。
2013年,中国国防支出占GDP的1.25%,2014年1.29%,2015年1.32%,2016年1.31%,2017年1.25%,2018年1.23%,2019年1.22%。主要发达国家国防支出占比平均约2%。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防支出增幅虽然小,但总量却从2013年的7410.62亿元升至2019年的12122.10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仅为美国7405亿美元的国防预算的1/4。
2019年,中国国防支出占国家公共预算(不是GDP)的5.08%,教育支出占14.57%,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12.3%,城乡社区支出占10.42%,农林水支出9.5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52%,卫生健康支出6.98%,公共安全支出占5.82%。交通运输(4.95%)和科学技术(3.97%)比国防支出少。相较之下,2012~2017年,美国军费支出占GDP的3.5%,俄罗斯4.4%,印度2.5%。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展望部分指出: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支出大幅增加,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聚焦关键核心领域的重大突破。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投入强度力争高于“十三五”时期。
国防支出有着严格的财政拨款和预算管理机制,需要与中国的各项事业发展相协调,特别是适应国防技术水平和国家战略,不能牺牲对总体局势的控制力。我国在增加国防预算方面非常克制,总是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照顾到周边局势的稳定。至于连年增幅放缓,可能与裁军有关,也可能与国际油价涨跌浮动,降低军队油耗成本有关。
根据2019年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1978年以来,中国已自愿裁减了400多万军队。不仅减轻了改革开放期间中国社会转型的包袱,军工系让位经济发展,中国军队的整体素质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这些钱到底用来做什么呢?
首先,毫无疑问是用在武器装备的采购和维护上,主要是提升防御性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弥补历史欠账。部分中国一线部队的武器装备甚至比基层军官的岁数都大。新装备、弹药和配套服务等又必须有足够规模,才能形成战斗力。况且我国正在研发、改进多种新型武器:高超音速武器、隐形战机、各型导弹、反导系统、运输机、战略轰炸机、潜艇和航母……这些都要烧钱。
第二,为了改善军人的日常训练、生活条件,包括涨工资。大家应该记得中国南海的边防哨所。茫茫大海之中,曾经的草窝棚变成铁皮房,再变成如今的混凝土碉堡。虽不再寒碜,但还有很多必须改进的地方——尤其是在逐渐重视海洋权益的今天。
在西南、西藏、新疆边陲地区驻扎的官兵,一度只能喝融化的冰水。现在冬天能洗澡,好歹有饭吃。然而,加强边境控制和管理,还需要相应的路网建设、安保措施,当然还需要加强后勤补给和医疗保障。如果我们不能给共和国的保护者们优质的物质条件,岂不是辜负了他们保卫祖国的巨大牺牲?
第三,用于保障退伍军人权益,帮助他们再就业。
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快一年了,国家日益重视退役军人的生活质量。改善军人社会地位、帮助军人重返社会、提高军属待遇等都是巨额投入。退伍军人也是兵,不能用道德绑架强迫他们少偿乃至无偿为国尽忠。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英雄王发坤壮烈牺牲后留下孤儿寡母。母子三人在大山里过了30年穷苦日子,住的是最烂的土坯房,2009年才得知王发坤烈士葬于云南屏边,一家人乃得“团圆”。这样的悲剧不能再度上演了!
第四,中国海外利益的拓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需要承担与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责任,特别是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和联合国维和任务。例如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护航、吉布提补给基地等都需占用国防支出。
要知道,不太平的世界之所以诞生了太平的中国,是因为有人在看不见的地方阻挡着来自外界的黑暗。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委内瑞拉,哪个不是前车之鉴,哪个不是美国的虎视眈眈?在上述地方,早晨响起的不是手机闹铃,而是防空警报和平民的惨叫,映入眼帘的不是明媚阳光,而是炸弹爆炸的火光。
和平、自由……这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是多么珍贵。中国的卧榻边几乎集结了全球所有有核国家的核力量,美国军事基地林立。中国的国土尚未统一,与周边主要国家均存在领土纠纷,拥有主要国家中复杂的周边安全形势、最多的邻国和最长的陆上边境线之一,因此战略压力巨大,国防安全形势严峻。
3月5日,美国计划在未来六年内向印太地区投入274亿美元,组建“太平洋震慑计划”。其中,第一岛链部署针对中国的导弹网络,特别是美国撕毁《中导条约》后,射程500公里以上的中程弹道导弹,组成“一体化联合部队精确打击网络”。第二岛链强化一体化防空导弹防御能力,署能够维持长时间战斗行动能力的分散型部队,破坏中国“反介入、反区域封锁策略”等。
南海和东海的“自由航行”和“抵近侦察”不断。除了美国,英、法、德、西等西方域外国家均派舰响应“航行自由”。“马拉巴尔-2020”实现了首次美日印澳四国联合军演,2021年初的外长会正致力于四国领导人会议,公然构建“亚洲北约”的“安全对话机制”。特朗普政府频繁对台军售,台毒势力再次阴谋“以武拒统”。
这时再不磨刀霍霍,遭遇的就不只是打家劫舍了!
正如发唁人张业遂所言:一个国家是否对其他国家构成军事威胁,关键看这个国家的外交和国防政策,而不是看这个国家的国防费增加了多少。中国在2007年参加了《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每年都向联合国提交上一财政年度国防开支的基本数据。中国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和“和平崛起”的大政方针从未改变,西方国家扭曲事实,抹黑中国的龌龊举止也一如既往。炒作军费,老调重弹中,恰恰是西方的越来越强烈的醋意和失去“领导权”的不习惯。
中国应该多长点军费开支。西方国家习惯了,心病不就治好了吗?
话说回来,有些声音质疑中国军费支出太少,不利于中国的安全稳定,但我反而认为军费支出不能作为中国国防发展水平的唯一依据,更不能简单地以此批评中国目光短浅、盲目自信。
须知1937年,美国的防务支出占国家收入(680亿美元)的1.5%,英国是5.7%,法国9.1%,德国23.5%,日本28.2%,苏联26.4%。即便是国防开支的绝对数值,美国(10.32亿美元)少于英国(12.45亿美元)、苏联(34.46亿美元)、德国(32.98亿美元)和意大利(32.98亿美元)。从这些数字看来,美国在二战中应是必败无疑,但事实上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其秘诀在于1937年,美国占全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5.1%,苏联仅14.1%,德国11.4%,日本3.5%。1938年美国占28.7%,1932年占31.8%,1929年占43.3%。若论经济总量,1938年美国GDP多达12780亿美元,苏联9850亿美元,英国402亿美元,德国4780亿美元,日本2340亿美元,意大利131亿美元。
美国强大的工业产能和经济实力转变为战争时期强大的生产力。1940年,美国仅生产价值15亿美元的军备。1943年,美国生产了价值375亿美元的军备,占同盟国的60%,苏联仅139亿美元,德国138亿美元,日本45亿美元。
1942~1945年,美国生产了147艘航母、7333艘战船、88140辆坦克、30万架飞机、2000万支枪支和轻武器、400亿枚子弹。平均每天生产130架飞机,100辆坦克,每3天一艘军舰,每7天一艘航母。1942年,美国生产了47000架飞机,30000辆坦克。1944年,美国平均每天生产一艘轮船,每5分钟造出一架飞机。
诺曼底登陆中,盟军动用了上万架飞机,基本都是美国产。纳粹德国只有500架飞机。战后,飞机实在太多,卖废铁的钱都比拆解费用高。美军只能在气候干燥的亚利桑那州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收留其中的4200架飞机,人称“飞机坟场”。美军也修筑了“航母坟墓”,小型军舰退役后直接炸沉。
1940年,美国产出超过2亿吨石油,占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此后一度超过70%。二战中,纳粹德国的石油产能最高仅为750万吨/年,进口原油却高达1000万吨/年。有一种说法是:美国人用石油淹没了德国和日本法西斯。
自2010年起,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经济总量于同年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