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日本政府4月9日基本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大海。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做出正式决定。

多么奇怪!如此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的负面消息,西方媒体竟然集体装憨卖傻,报道力度远低于中国香港的“民主运动”,仿佛这种生孩子没屁眼的混账事从未发生过。想象一下,同样是七级核事故,苏联切尔诺贝利出事时,救灾的决心和速度是多么令人震惊,可西方媒体是怎么铺天盖地宣传苏联的“体制问题”的?

日本消极救灾、被动处置、公然投放危险物质,而且没有任何正式道歉,这显然是比苏联更严重的“体制问题”,为什么没有任何媒体批评日本?日本污染了太平洋,伤害了海洋生物,西方的动保组织、环保组织怎么不吭声?日本人吃着“核食”,灾区至今未能重建,人权组织不出来说两句?

继而,沿着西方媒体的思路,日本不只是体制问题,连最基本的信誉都烂掉了。2015年,东京电力公司曾向日本全国渔业协会作出“不轻易向海洋排放”的书面保证。但事实却是,自事故发生的2011年开始,污水就照排不误。

不对,日本已经没有人性了。2018年,根据“绿色和平组织”调查,福岛地区核辐射水平依然比国际辐射安全标准要高出100倍,22世纪之前都不适合人类居住。核废水中残余的放射性的C14会累积于所有生命体中,半衰期5370年。他妈的,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你们还是人吗?受害者都是日本人啊,你们的自己人啊!

哦,怪不得,原来日本是“民主国家”啊!民主遮百丑,连反人类罪行都能一笔勾销。日本还是“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的最受欢迎国家的第三名。得亏社会主义的红旗还没倒,不然全世界人民都得被资本主义的废物们害死。

什么叫“不给别人添麻烦”?日本大教员给愚昧的中国人上课了:只要杀光别人,不就没有麻烦了?什么叫消除仇恨,反对战败?日本大教员的手法很简单,杀光曾经伤害过的人,不仅没有仇恨,也就没有战败了。什么是保护环境?只要把核废水倒在太平洋里,让全世界一起受污染,不就相当于稀释了日本附近海域的辐射浓度了?这样一来,“环球同此辐射”,大大的好!

他妈的,日本简直是翻遍史书都找不到的,绝无仅有、手段独特的祸害全球、毒害人类、不负责任。

说起日本,我觉得有些事情必须讲清。中国对日本的好感度很高,主要是年轻人,喜欢日本动漫、游戏、二刺猿、御宅文化之类,其他人喜欢日本的电视剧、电影,还有的喜欢日本的景色和便捷的基础设施。这种对日本的美好幻想,如果用日本的从未道歉甚至不肯承认的法西斯罪行加以批驳,反而会被扣上狭隘民族主义之类的话。

然而,正因为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没有付出足够巨大的代价,以至于其战败投降更像是“被迫退出”。因此,日本史学界基本停留在只反战败不反战的程度,对与美国开战捶胸顿足,从来没对吧中国浸在血泊中有丝毫质疑。再加上日本在战后长期充当遏制共产主义的远东堡垒,因此今天的日本人,对中国的强烈排斥情绪,可以说是种族主义(贫穷、落后、混乱、肮脏、愚昧、阴险)和反共思维(极权、压抑、军国主义、警察国家)的结合体。

唯一的一点敬仰,只是针对中国璀璨的古文化。但人家反手就是一个“中华正统在日本”。

2020年7月,日本推特上评选,89%的投票者不希望中国人来日本旅游。日本政界右翼力量极大,对中国也没什么好感。这种鲜明的对比,中国人的热脸可谓贴了日本的冷屁股,只是限于日本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这一点没有被中国年轻人所知。

换言之,日本人对今日中国人的审视,只是换成了不流血的法西斯主义而已,中国再怎么积极证明自己,也没用。举个例子,日本NHK电视台播报70周年国庆阅兵时都使用了雾霾滤镜,万里无云愣是被播成雾锁全城,连演播室的主持人都蒙在鼓里。大凡岛国人,无论英国还是日本,虽处欧亚大陆两端,但文化中往往有深厚的保守主义基因,狭隘狂热地为偏见搜集证据,而非搜集证据推翻偏见。

咱中华大陆文明,七千年历史传承,五千年文明开化,兼容并包,磅礴大气,崛起的路上不用在意岛国的情绪,他们只能在无穷无尽的咒骂中融入我产业链和经济大循环中。

很难相信:西方曾像侮辱中国一样恶意攻击日本。作为东亚的黄种人国家,日本在战后重新崛起的过程中也存在长期“风评被害”的阶段。特别是60~80年代,西方的恶评如潮水般涌来。80年代,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被指忽视环境和国际责任的“经济动物”。

西方指责日本制造“价廉质劣”。1985年《回到未来3》中,有台词:“难怪线圈会坏,因为它是日本制造的。”(No wonder this circuit failed. It says Made in Japan.)

西方指责日本制造“山寨抄袭”。例如日语词汇“模仿犯”在60年代的西方的流行,以及《日本山寨大百科》中搜罗的上百个日本广告业、制造业等对欧美品牌的大规模“借鉴”案例,通用、莱卡、宝马无一不抄。甚至连美国电影《人猿星球》也要山寨。

西方指责日本制造“不讲商业道德”。“宇佐制造”(Made in Usa)假冒“美国制造”(Made in USA)的叙事,在80年代的西方颇为盛行。

1989年,《洛杉矶时报》刊文 Japan- Bashing, an Ugly American Tradition,坦承为迎合美国人对日本制造“抢走美国工作”的不满,媒体会放大日本的负面消息,捏造日本的虚假消息。

而在70~80年代的种种文艺作品中,日本人的形象自然不好。什么形象呢?几乎是日本版的“满大人”和“陈查理”,女人臣服于白人,男人矮小而狂妄,无路男女都是眯眯眼。

日本的解决方案很精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日本以“非军国主义、和平主义之日本”为卖点,展开国际文化宣传。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成功塑造了战后日本走和平主义道路的积极形象。

90年代中期,日本陷入经济衰退,却抓住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普遍关注,成功策划了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通过,塑造了注重环保的国际形象。进入新世纪,日本又强调“形象清晰的日本”“既是经济大国,又是富于文化的、知识型的国家”的国际形象美国《时代》周刊日前公布的调查显示:日本国家形象从2007年起继续位居世界第一。

冷战结束后,负责执行日本文化外交的主要机构“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发表了《国际文化交流行动计划》。2004年12月,小泉纯一郎设立首相个人咨询机构“推进文化外交恳谈会”随着舆论对外交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日本提出了文化外交的“发信”理念。

其一,扩大国际文化交流,邀请对世界舆论有影响力的知名人士访日、驻日,促进世界各国精英人士对日本的好感。2010~2011年,日本在全球各地开设100所日语教育基地。2015年,日本外务省提出了约合人民币405亿元的年度预算申请,目的之一是在各国培养“知日派”,包括支援外国机构研究日本国情,赞助会议、寄赠图书,邀请日本问题学者访日等。

其二,驻外使领馆官员主动与当地媒介接触,投稿介绍日本情况。外务省投入巨资用于“对外合作与交流”,旨在推动外国对日本的“正确理解”,宣传“多样魅力”,显然是一笔新闻公关费,能在西方媒体上投送精心编写的叙事。注意,日本和西方都是民主国家,不存在被指为“政治宣传”(propaganda)的可能。

其三,收集和关注国际媒体对日本的相关报道和对日民意调查情况,政府及时发布相关真实信息同时批评不实报道。

2020年4月,日本政府“应对疫情经济紧急对策”的资金中,足有24亿日元用于“清除改正各国对日本新冠疫情的负面印象”。外务省甚至用上大数据分析,搜集各国社交媒体上针对日本防疫的负面消息(无论真假),再针对性地发布“辟谣”。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曾披露,日本驻英国大使馆每月向英国智库亨利·杰克逊协会支付1万英镑,以帮助日本在英国制造、渲染“中国威胁论”。出力最大的正是英国前外交副大臣马尔科姆·里夫金德。如此外交丑闻被披露后,第一时间被盖得严严实实,仅存一篇《每日电讯报》的文章,要付费才能看。

其四,建设文化产业,把日本变为“21世纪文化创造的基地”,用“动漫外交”赢得世界青年关注。早在90年代中期,日本对美文化产品出口创汇额甚至超过钢铁,主要是动漫产业和游戏产业。东亚地区是日本文化外交的重点,特别重视“互联网一代”对日本文化的传播。2007年5月,日本外务省创设了“国际漫画奖”,表彰为普及日本漫画文化做出贡献的艺术家。2008年3月,日本政府将“哆啦A梦”任命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动漫文化大使”。

2010年,日本政府正式成立“酷日本海外推展室”。2013年,日本将“酷日本”上升为国家战略。其意图是:“为了有效发挥以日本丰厚文化为背景的内容产品、日本食品及日本产酒类等日本魅力,达到培育产业和赢得海外需求的目的。”

其五,振兴旅游业,吸引海外游客。2003年,小泉纯一郎首相在国会施政演说中提出了“观光立国”战略,“Visit Japan”计划出炉。2008年,日本观光厅成立,努力完善旅游业相关的各项基础设施,实现《“观光立国”推进基本计划》。

如今,入境旅游业已经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根据日本国家旅游组织(JNTO)统计:2003年,赴日国际旅客数仅为521万。2013年,入境国际游客突破1000万。2019年,访日国际游客增长至3188万。

换言之,一个又一个出现在《读者》、《意林》乃至微博热搜的日本神话:“工匠精神”、“寿司之神”、“煮饭仙人”也好,日本人素质高、环境优美、教育程度高也罢,几乎是日本政府用金钱堆起来的舆论攻势。2020年3月,日本各界捐口罩,箱子上写了“山川异域,日月同天”,不还被狠狠吹了一轮“有涵养”吗?2020年,日本倾倒核废水,不妨碍有些人吹人家废水能直接喝。

美国副总统哈里斯不还说:“以前我们为石油而战,日后我们要为水资源而战!”请精日分子出来,把日本的核废水,一口一口喝干净!我也想为大和民族“肃然起敬”一番,深感日本“不可战胜”啊,求你们快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