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严重踩踏事故,为何与“正统犹太人”有关?
2021年05月02日 74 次浏览2021年4月30日晚,为庆祝2世纪犹太教圣人 Shimon Bar Yochai 诞辰、祷告2021新冠疫情彻底消失,至少10万名正统犹太教的信徒前往以色列北部城镇梅龙(Meron)的巴·尤查墓朝圣,举行盛大的Lag B'Omer 篝火节庆。容纳一万人的场地超员十倍之多,导致大殿过道、楼梯处发生严重踩踏事故,45人死亡,65人受伤。
以色列媒体认为这是该国“和平时期最严重的灾难”,总理内塔尼亚胡称此为“严重的灾难”,乘直升机亲赴现场。
BBC认为,虽然政府已经发布严格的疫情防控禁令,这依然是以色列自新冠疫情以来最大规模的公共活动。事实上,自禁令发布以来,以政府和正统犹太人社区发生多次大规模冲突,后者多次无视禁令举办大型活动,诸如1月31日的拉比(犹太教的祭司、领袖)梅舒拉姆·多维德·索洛维奇克(Meshulam Dovid Soloveitchik)的葬礼(此人感染新冠离世),规模多达数十万人。
难道犹太人还分“种类”?正统犹太人是什么人?他们是以色列深层危机的一部分。
以色列的经济高度发达,是西亚、中东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生活水平、教育水平都很高,高新产业和创业方面竞争力不俗。问题在于以色列市场太小,走向海外多靠“曲线救国”——被西方资本收购。
通过错综复杂的阿以矛盾,特别是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深刻认识到美国是自己生死存亡的关键。因此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就是美以关系。以色列成为华盛顿特区最大的外国利益游说集团。1985年起,美国每年也向以色列提供30亿美元的援助。2019年给了38亿美元,占以色列军费的20%,当然,这笔钱又用于进口美国武器。
说起武器,第三次中东战争开始,美国便向以色列提供最新的武器装备,尤其是进攻性武器,每次毫无保留,甚至比美军用的要早。
以色列农产品自给率高达95%,靠的是成熟的滴灌技术等先进农业。沿海港口有炼油业,化肥和工业盐出自死海附近。钻石占年出口额的22%,特拉维夫是与比利时安特卫普、纽约和孟买并列的钻石加工中心。以色列的国防工业很强,全球百强的军火企业占三家:拉斐尔、以色列航空航天和埃尔比特,年出口80~100亿美元,性能堪比美械但价格却便宜许多。
中以之间有过多次国防合作,但不少项目迫于西方压力而下马。
1992年,以色列向中国出售飞毛腿导弹技术,美国不置可否。1993年,以色列总理拉宾访华,愿对华出售先进武器,换取中国停止向伊朗出售地对地导弹和非常规武器。中国同意。1994年,中以就费尔康预警机展开谈判,正逢克林顿政府松动对华武器禁运。
1999年,科索沃战争,美国炸毁中国驻南大使馆。中美关系急转直下,中以关系也受到冲击。2000年4月,美国指责中以费尔康项目,7月便警告以色列可能失去28亿美元援助。
2001年12月18日,在美国施压下,以色列撕毁了中国订购的费尔康预警机合同,中以关系遇冷,四年后才回复高层互访。以总理沙龙向中国领导人致信表达歉意,退还全部订金1.9亿美元,额外赔偿1.6亿美元。以总统卡察夫认为中断对华军售简直“愚蠢且幼稚”。中国为“造不如买”付出了时间和金钱的代价。
2004年,以色列国防部军工业务负责人亚隆访华,寻求恢复对华军售,美国不满并要求以政府将其撤职。经过为期两年的纠缠,以色列在2006年让步。建立了美以共管的对华军售备忘录,与中国军售合同细节不得对美国保密。四名以国防部“失职官员”被开除,严惩违规军火企业。武器出售程序按照美国的意愿进行改革——成立军火出口控制部门,每一项对华军售都必须经美国审阅,手续繁杂。
以色列的内部分裂问题主要有三。首先,不难理解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2019年,以色列总人口900万,75%是犹太人,阿拉伯人占20%。国会120席位中,阿拉伯人只占10席,所谓的“保障阿拉伯人选举权”完全就是笑话。政党进入以色列议会的门槛为支持率超过3.25%,故小党林立,政局不稳。
事实上,以色列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存在明显的种族隔离(教育、社区、就业、医疗完全分开,阿拉伯人几乎不服兵役),特别是右翼的利库德集团上台后大搞民族主义,2018年干脆在法律中宣示以色列是“犹太国家”。
其次是犹太人内部的矛盾。以色列建国前,经历过六次犹太人回归浪潮。按照犹太人的出发地(即流落地),可以分为欧美裔犹太人和亚非裔犹太人。
1881年,第一次回归浪潮出现,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从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定居于此。1897年8月29日,第一届世界锡安主义大会在瑞士巴塞尔召开。大会决议:犹太人应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为此,“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机构相继成立,资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
1904~1914年,第二次回归浪潮出现,约有40000名犹太人返回以色列定居。一战后,第三和第四次回归浪潮出现,与阿拉伯人的冲突也开始加剧。1920年,泛阿拉伯主义者阿明·侯赛尼明确反对锡安主义,掀起一场大规模反犹暴动。1931年,约旦河西岸17%的人口是犹太人。1933年,纳粹上台让欧洲的反犹主义运动走向极端,第五次回归浪潮出现。1942年,纳粹颁布“最终解决方案”,对犹太人实行大规模种族灭绝,在德占区大规模兴建集中营,由此掀起第六次回归浪潮。1941~1945年,600万犹太人惨遭纳粹屠杀。1944~1948年,约20万犹太人辗转来到巴勒斯坦。
1947年,巴勒斯坦已有60万犹太人,占当地人口近1/3和土地的6%,挤占了大片阿拉伯人的土地。1948年建国时,以色列近80万犹太人中,2/3来自欧洲。后来,亚洲和非洲来的犹太人越来越多。1967年,亚非犹太人占总人口的55%。苏联解体后,东欧犹太人再度大举迁入以色列,才使得2017年的亚非裔占26%,欧美裔占36%。
都是犹太人,来源为何如此重要?亚非裔的教育水平低,大多贫穷,大规模迁至以色列的时间晚,多住在市郊或边境,从事低端行业。日积月累,与欧美裔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地位也出现明显区别,占有的社会资源也不一样,甚至出现了种族歧视:以色列犹太事务局甚至为埃塞裔犹太妇女注射避孕药,这一招与美国和纳粹根据“优生学”理论,为黑人、残障人士等“低劣人种”强制绝育如出一辙。纳粹竟是我自己?
第三是犹太人内部出现了世俗与保守的派别之争。犹太教中又极端正统派(类似原教旨),称“哈雷迪” ,自认信仰和宗教常规直接传承自摩西 。哈雷迪派人士生活非常保守、封闭:13岁至18岁(各地规矩略不同),男孩和女孩分别进入不同的学校修习摩西五经,严守宗教道德,只穿着宗教服装(男性着黑色过膝外套,白衬衫和黑色长裤,头戴圆顶扁帽,蓄长须)。
哈雷迪终身不得娱乐休闲,家中没有电视电脑,严禁接触互联网、电影和流行乐,手机厂商会为哈雷迪定制无法上网的手机供哈雷迪使用,电脑也亦然。哈雷迪终身不与非教徒讲话,刻意接近会快步离去。
除父母、教会指派婚姻外,男女无任何接触机会。男子成年(14岁)后也要坚持每天到宗教学校诵读经典,婚后不得从事工作、生产,不服兵役,妇女是家庭主妇,禁止节育,推崇大量生育,平均每个哈雷迪家庭都有6~15个孩子。正因为没有工作还人多,多数哈雷迪家庭的生活非常困难,连换洗衣物都缺乏,靠政府发放生活补助(每个家庭每月250~370新谢克尔,按2010年8月18日汇率折算,约合人民币509~754元)糊口。1990年起,哈雷迪妇女不堪重担,自愿外出打工,成为家庭经济支柱。2006年起,哈雷迪妇女希望接受世俗高等教育,融入现代生活,但多数男性依然坚持传统生活。
哈雷迪出生率很高,每隔12至20年人数便成长一倍。2011年,媒体估计全世界有130万哈雷迪教徒,主要分布在以色列、美国和西欧。目前,哈雷迪占以色列总人口的12%,预计2065年可达40%。以色列拥有发达国家中较为良好的生育率,全拜哈雷迪所赐,而比较世俗的犹太人几乎不怎么生育(发达社会的常态)。人口红利无法助力经济发展,反而大大增加了政府的经济负担。
哈雷迪有自己的政党,内塔尼亚胡的第35届政府之所以成立,就是与这些人合作才得获得多数。当然,以色列政府希望以哈雷迪维持犹太人的高生育率和主体民族地位。2017年9月以色列最高院宣判:极端正统派不得免服兵役,引起哈雷迪政党不满:“我们读经是为了从上帝处获得权柄,保卫人民。”
以色列难以融入阿拉伯世界,因为它是一个外来的移民国家,又长期属于西方阵营。强大的犹太保守派力量消弭了与阿拉伯人民族和解的可能性,动荡只会是以色列的长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