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中国“拉仇恨”?立陶宛不配
2021年05月25日 66 次浏览5月21日, 立陶宛外长加布里埃乌斯·兰茨贝尔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宣布,该国已退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跨区域合作机制“17+1”。他还认为中国倡导的这一机制造成了欧盟的“分裂”,敦促其他欧盟国家一并退出,转而采用“更有效、更团结的‘27+1’模式”,一致应对中国。
反华前线上,多了一个人口不足300万的东欧小国。西方媒体大为惊讶之余,连声夸赞立陶宛的惊人勇气。一家德媒称赞道:“挑战中国风险虽大,但是明智之举”,宁可损失物质利益也要反华,“无疑为欧洲国家树立起了难得的榜样”。
遥想2018年11月,时任立陶宛总统格里包斯凯特访华,立陶宛国内欢欣鼓舞,视为外交重大胜利。当时的立陶宛,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很感兴趣,加速对华经济合作。
然而,一些政客开始指责华为对立陶宛国家安全的威胁,随后又强烈建议重新考虑对华整体关系。2019年2月8日,立陶宛国家安全局与国防部第二行动局(即立陶宛军事情报局)联合发表了《年度安全报告》,指责中国在立陶宛的间谍活动日益活跃。蔑称中国政府通过赠送礼物、免费旅游的方式,招募立陶宛公民帮助中国搜集有关北约及立陶宛的情报。
这是立陶宛首次将中国列为头号安全威胁。此前,立陶宛认定的主要安全威胁是俄罗斯和白罗斯。
这还不算完。2019年7月,立陶宛总统瑙塞达蔑称,中国在克莱佩达建设深水港的投资可能损害立陶宛国家安全。同时,多名立陶宛议员频频参与“声援香港”和“声援人权”的游行。
立陶宛是欧洲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也是政治立场最极端的国家之一,是出了名的反俄“举旗手”,这不难理解。十月革命后,被沙俄暴力侵吞的波罗的海三国终于独立。二战前,立陶宛人口以德裔移民为主。然而,1940年6月,苏联趁着德国西进法国,无暇东顾之际,侵占波罗的海三国和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科维纳地区。立陶宛再次被俄罗斯占领,苏联时期的立陶宛境内一直存在分离独立运动。故立陶宛对俄罗斯的强烈敌意由来已久,长期缺少安全感,对西方阵营怀有强烈的“死忠”之情。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第一个宣布独立于苏联,苏联中央政府拒绝承认并发起经济封锁。9月6日,苏联才予以承认。9月17日,立陶宛加入联合国。新世纪后,立陶宛否定、掩盖苏联历史,迅速投入北约(2004年3月30日)和欧盟(2004年5月1日)的怀抱。2015年1月,立陶宛加入欧元区。
但是,立陶宛把中国列为最大威胁,离不开美国的挑拨。
首先,立陶宛对俄罗斯心存恶意的同时,也积极反共。算是苏联加盟国中后遗症最严重的一个。1999年6月,立陶宛以“反人类罪”拘捕巴尔托谢维奇、库拉金、苏里宁等苏联红军老战士。主要罪行是:1945年纳粹投降后仍追剿在波罗的海三国无恶不作的法西斯组织“森林兄弟”,直到1951年才将其全歼。法学教授库切罗夫因“反对政治审判”也被起诉,幸于开庭前去世,未公开受辱。三名老战士有的死在牢里。
其次,立陶宛始终对美国抱有幻想,而这种幻想在经济形势不算太差的背景下更加强烈。民调显示,85%的立陶宛群众对美国有好感。立陶宛政府积极参加美国主导的联合军事行动,外交上时时处处以获得美国赞赏为准,为此经常自我膨胀。2002年,美国总统小布什访问立陶宛,并表示:“与立陶宛为敌就是与美国为敌。”这句话还做成浮雕,镶嵌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市政厅的外墙上,供人瞻仰。
考虑到中美摩擦加深,中俄战略走近,也就不难解释立陶宛在对华关系上的颠三倒四。今年5月,德国媒体尖锐地指出:立陶宛自诩美国最重要的北约盟友,“对北约的大力支持与许多其他欧洲成员国对北约的疲惫感形成了鲜明对比”。为竭力讨好跨大西洋的美国主子,彰显作为北约成员国的价值,立陶宛新政府牺牲本国国家利益,坚定反华反共。
2020年10月,立陶宛大选后,祖基党、自由运动党和自由党组成的“新执政联盟”积极推动对台“关系”。12月,“联盟”叫嚣:将本着“价值观”发展外交政策,“捍卫世界各地自由奋斗者,包括白俄罗斯与台湾”。新议会和新政府公开支持台湾参与世卫大会。
2021年1月,立陶宛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机场使用中国同方威视生产的行李安检设备。
3月2日,立陶宛国家电视台透露,该国议会外交委员会早在2月就已同意退出“17+1”,理由是没有带来“期待的结果”。但是,立陶宛强调将“集中精力发展与中国的双边经济关系,发挥欧盟与中国合作框架的作用” 。3月4日,我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称:跨区域合作机制并非仅由中方一家主导,凡事大家商量着办,是中欧关系的有益补充,互利共赢。
“17+1”框架到底有没有“预期效果”?5月12日,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表示:2020年,中国与17国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34.5亿美元,同比增长8.4%。我看,立陶宛不是缺少耐心,而是脑子缺根弦。
3月3日,立陶宛经济与创新部宣布,将加强与亚洲的经济和“外交”的多样化联系,包括在今年底前于台湾开设贸易代表办公室,以“扩大立陶宛和台湾的关系”。
3月22日,欧盟外长会议就以所谓“侵犯新疆人权”为借口,对4名中国官员和1家实体实施制裁,诸如旅行禁令和资产冻结。当天,中国决定对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利益、恶意传播谎言和虚假信息的10名欧盟人员和4个实体实施制裁。其中包括立陶宛议会议员萨卡利埃内。
2021年4月,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评论称:立陶宛“希望它对中国的坚定立场能引起华盛顿的注意”,这是“传达给拜登政府的信息”。面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恐吓策略”,立陶宛为欧洲树立了一个罕见、坚定和放弃物质利益的“榜样”。立陶宛“既发挥了远远超越本国实力的政治影响力,又能获得华盛顿的认可”。
5月20日,立陶宛议会以近60%的支持率通过了一份涉疆动议,指责中国在新疆实施“种族灭绝”,敦促联合国调查所谓“拘留营”,要求欧盟委员会重新审查与中国的关系。决议还呼吁中国撤回香港国安法。这标志着,继美、英、加之后,立陶宛成为第四个正式“认定”中国在新疆实施所谓“种族灭绝”的国家。当天,欧洲议会以高票通过了冻结中欧投资协定的动议。
次日,我外交部强烈回应立陶宛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被中国制裁的萨卡利埃内正是决议的提案人。
立陶宛太小了。它的表态相对于没有实际动作的欧盟,根本算不得什么。只是中美博弈中极具象征意义的一步虚棋。立陶宛的狂妄不配其国家实力,冲在前线,争当大国博弈的焦点,真是可悲。须知,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立陶宛以塑造新仇的方法覆盖旧恨,迟早引火烧身。
受疫情影响,立陶宛目前的经济形势很差。今年1月1日,立陶宛就业服务中心统计称,立陶宛登记失业人口27.71万人,失业率达16.1%。2020年,立陶宛GDP为487亿欧元,同比下降1.3%。2020年第四季度GDP为127亿欧元,季度环比增长1.2%,但同比下降1.3%。不过,立陶宛是中国在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是立陶宛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立陶宛挽救经济的最后希望,却被它自己无情抛开。
它愿意体面,中国就让它体面。它不愿体面,中国就帮它体面。没有立陶宛,中国-中东欧机制就少一分干扰,多一分务实。爱来不来,好事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