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 中国台湾在非洲的最后一个伪“邦交国”斯威士兰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者抗议专制王权,要求实行民主改革,军警与之爆发流血冲突。原因有二:一名法律系学生被警察持枪打死;2020年,王室成员、首相德拉米尼死于新冠(第一个死于新冠的政府首脑),副首相马库苏代理职务,新首相人选悬而未决。

6月28日,全国断网、戒严,航班中断,首都电视台和报社均被攻陷,政府军实弹镇压,导致至少21人死亡。传国王已逃往南非。

斯威士兰是世界上最奇葩的国家之一,甚至比海地和利比里亚之流更加令人难忘。由于其旧名 Swaziland 与欧洲国家瑞士(Switzerland)相似,且同属内陆国,因此获称“非洲小瑞士”。2018年4月19日,国王姆斯瓦蒂三世将国名从史瓦济兰(Kingdom of Swaziland, 台译)改为史瓦帝尼(Kingdom of Eswatini, 台译),大陆方面仍译作“斯威士兰”

斯威士兰是非洲最后一个实行绝对君主制的国家,也是非洲唯一一个禁止政党活动,没有合法政党的国家。

一方面,斯威士兰国王穷奢极欲、极尽荒唐。该国存在一夫多妻的习俗,妻妾和子女的数目是男性地位的象征。该国法律规定,国王有权力让任何女人做他的妻子,无论年龄,无论是否同意。每年8~9月之交的芦苇节,王室在皇宫体育场举办选妃大会,各部酋长总计选送数万未婚少女,向国王和王后献上芦苇,然后赤裸上身跳“红舞”(Red Dance),期盼国王垂青。

2012年,一名16岁的女学生为逃避选妃,逃往英国并申请政治避难。此女是第四位王妃的外甥女。国王下令跨国追捕,至今杳无音信。

独立后第一任国王索布扎二世娶了70个老婆,诞下子女210人。1982年8月21日,索布扎二世驾崩,诸子夺嫡,惨不忍睹。年近14岁的第67个儿子,即现任君主姆斯瓦蒂三世正在英国留学,躲过政治风波,被王爷们迎回登基。

姆斯瓦蒂三世妻妾多达15人,子女35人,掌握着全国25%的矿产资源和大企业,35处部落农业保留地、外汇账户、国家银行和非洲唯一一家博彩集团。其总资产多达20亿美元,包括120辆宝马轿车、42辆宝马摩托车、35辆单价数千万的劳斯莱斯、16辆迈巴赫、13座宫殿、6公斤裸钻西装、3架VIP定制款空客A340,在《福布斯》全球最富有君主排行榜上位列第15位

姆斯瓦蒂三世极其好色。2001年9月9日,他颁布《禁欲法》五年内禁止夫妻性行为,任何人不得与18岁以下的斯威士兰女子发生关系。处女每月还能享受15美元的“处女津贴”。可不到两个月,这厮便迎娶一位17岁的王妃,被罚款一头牛。2002年10月,现国王的第十名王妃是一名从学校直接绑来的中学生

2004年,第十一位王妃被娶进门,第五位王妃德利莎·玛戈娃萨和第七位王妃普特索娅娜·赫瓦拉相继在婚礼上出逃。第五位与23岁的南非男子萨班古在王宫中私通,还被拍了裸照公之于众。第七位曾在2003年私自参加社交聚会,引得国王大怒。王室的官方通报是:两位王妃出逃的原因是,国王连续半年没有与其同房。数年后,第八位王妃也出逃南非。

后来,第十二位王妃趁国王窜访中国台湾,与司法部长在酒店幽会,结果被扫黄的警察抓个正着。第十三位王妃年仅17岁,还在上高中。第十六位王妃被娶进门时才16岁。

与此同时,国王任命65名众议院议员中的10名,30名参议员中的20名,有权否决任何法律,决定全国所有法官、内阁部长、首相和负责征聘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委员会成员等的人选,这些重要职务当然被王室成员全面把持。它们与200余位部落酋长每年侵吞1.28亿美元的公共资金。

另一方面,斯威士兰人民穷困潦倒。该国GDP总量仅40亿美元,国民平均收入仅每月100余美元,58.6%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属于绝对贫困。31%的人口没有清洁水,42%的人口没有基本卫生设施。全国可耕地不足国土面积的10%,外国资本(欧洲+南非)经营的农场、林场和果园约占可耕地的45%,剩下的由酋长分配,粮食始终无法自给,33万人处于“粮食极不安全”状态,10余万人依赖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

2016年,斯威士兰失业率高达28%,青壮年失业率高达42.6%。男人穷得卖血,女人穷得卖淫,幸而国际社会持续提供医疗援助,斯威士兰35%的成年女性和19%的成年男性感染艾滋病,艾滋病患者占全部成年人口的26%。2005年,高达42.6%的成年人携带HIV,其中包括56%的25~29岁人口,人均预期寿命不足60岁。

新冠疫情冲击下,斯威士兰累计确诊2万人,680余例死亡(7月初),接种一剂疫苗的人数仅为总人口的3.2%。全年GDP暴跌5.6%。

斯威士兰为什么会这样?这与昨天文章中提及的布尔人密切相关。

16世纪时,班图族从非洲中部向南迁徙。18世纪中叶,斯威士兰脱离班图族自立,因领袖名叫“姆斯威士”,该族遂以“斯威士”为族名。

17世纪中期,荷兰人最先在南非建立殖民地,迁入的荷兰白人与法国和德国移民通婚,产生的后代自称阿非利卡人,又称布尔人(即“农民”)。布尔人是非洲大陆上最后一支拥有欧洲血统的白人群体,是非洲原住民。面对黑人,布尔人展现出凶恶残酷的一面,以欺骗、屠杀、掠夺的方式占据黑人土地,扩展势力范围。拿破仑战争爆发后,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取开普敦,布尔人被英军驱逐到北方内陆,赶走当地黑人土著,建立了新的国家——德兰士瓦

1884年,德兰士瓦发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矿,储量占当时世界已探明储量的40%和产量的30%。布尔人发家致富,英国人看得眼馋。1894年,英国南非矿业公司的詹森博士带领600名雇佣兵,推翻德兰士瓦总统保罗斯·克留格尔(Paul Kruger)。整个行动是英国以非官方身份进行的。然而,1896年1月,詹森一行被德兰士瓦警察包围,134人被击毙,包括詹森在内的其余人被俘。

丢脸至极,时任首相索尔兹伯里本打算冷处理。詹森获释后,英国法院以“企图对友好国家展开军事行动”的罪名判了几个月的有期徒刑。此后,英国“外侨改革委员会”等组织再次出兵,又被德兰士瓦击溃。该组织头目被判死刑,英国强烈抗议才改为15年有期徒刑,每人罚款2.5万英镑。

然而,英国媒体扒出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向德兰士瓦总统发送的贺信。电报内容只是祝贺他独立击退英侵略者。但《泰晤士报》却怒指德国此举是“对英国的严重侮辱,英国不会退让也绝不屈服”。被煽动的、愤怒的英国人打砸德国店铺,焚毁德国商品,殴打德国商船的水手。

迫于舆论和民意,英国政府无奈,只能强硬对待。英国派遣舰队赴北海示威,迫使德国皇帝向维多利亚女王写信求饶。英国整军备战,于1899年掀起规模更大、更为残酷的第二次布尔战争。

面对布尔人的游击战、运动战,英国采取“三光政策”,残酷扫荡德兰士瓦。1899年9月,英国发明了集中营制度,大批关押布尔人(德兰士瓦主体民族),共计13.6万名布尔人妇女、儿童和老人及8万名黑人被投入其中。1901年10月,奥兰治地区集中营的死亡率高达40.1%。多达2.8万名布尔平民死亡,包括1676名老人,4177名妇女和22074名儿童。

1902年5月,布尔人向英国投降,德兰士瓦成为英国保护国。然而,英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动员44.8万人参战(比布尔人总人口都多),消耗2.2亿英镑军费(当时是英镑金本位,一英镑折合7.32238克黄金),战死2.1万人。第二次布尔战争被认为是英国金融霸权崩溃的起点,也是大英帝国走向衰落的开端。

德兰士瓦与英帝国激战正酣时,斯威士兰只是一个武德丰沛的酋长国,用长矛和盾牌把其他黑人土著打得头破血流。面对布尔人的先进火器,斯威士兰即将被德兰士瓦武力吞并;东北侧还有葡属莫桑比克虎视眈眈。1894年,英国与布尔人达成协议,将斯威士兰列为布尔人的保护国100名布尔骑警攻入斯威士兰首都,控制该国司法权和行政权,国王改称“最高酋长”。

布尔人战败,斯威士兰成为英国的保护国,无奈部落太多,矛盾太深,英国又战损太大,只能“分而治之”,挑拨各地矛盾,减少管理成本,坐收渔翁之利。英国把开普敦、纳塔尔、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四个省,整合成“南非联邦”博茨瓦纳、索莱托和斯威士兰等三地成为“高级专员管辖地”,还承诺“时机成熟时并入南非联邦”。

可是,直到二战结束,各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这个“机会”还是没有成熟。显然,英国佬在捣鬼。

昨天的文章,我们分析过英属南非(及周边地区)“发达经济体”的本质:绝大多数财富集中在10%的白人人口中,90%的黑人生活穷困。英裔白人是社会精英,布尔人则是统治工具,两者联手剥削黑人。布尔人一边不满于英国统治,另一边却仇视黑人。英国才是布尔人变成“穷白人”(把布尔人排除出工业化进程)的元凶,但越是穷苦的白人,就越是仇恨黑人,反而认为是黑人夺走了他们的工作。就连南非共产党,也难以排除种族叙事,竟然高呼“全世界工人阶级联合起来,为一个白人南非而罢工”的口号。

什么叫“分而治之”,什么叫“社会竖分”?布尔人是英国大教员的好学生啊。

一战爆发后,布尔人集中火力攻占德属纳米比亚,势力范围大为扩张。下一个目标就是拿下三个“高级专员辖地”,如此则能开发矿产,发展经济。然而,与英政府的谈判举步维艰。1924年,布尔人赫尔佐格赢得大选,要求“收回”辖地的主张愈发强硬,英国一拖再拖,希望以此牵制布尔人。

丘吉尔直白地说:“我们虽然明确表达愿意移交这些地区,但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审慎从容,还应当附加诸多条件,南非政府接受得越多,对我们就越有利。手中的牌要慢慢打出去,掌握主动权,迫使南非跟着我们的节奏处理这个问题。

1948年,强硬派的丹尼尔·马兰赢得大选,南非联邦首次出现土著白人组成的内阁。眼见英国政治势力白排除在外,而英国早已无力武装干涉,英国转而打起种族牌,怒斥南非联邦推行“种族隔离”,迫害黑人。同时,以保护黑人为由,拒绝向南非联邦交付斯威士兰、莱索托、博茨瓦纳。

好家伙,这脸都不要了。南非联邦政府大怒,于1961年脱离英联邦,改称“南非共和国”。英国则支持三块辖地分别建国:1966年9月30日,博茨瓦纳共和国独立;10月4日,莱索托王国独立;1968年9月6日,斯威士兰王国独立。布尔人手足无措,如再采取“收复”行动,完全是侵略暴行。就这样,英国把三颗钉子牢牢砸进南非身上。

为了塑造一颗与南非隔绝的好“钉子”,拖垮南非,英殖民者故意把斯威士兰弄得破旧而落后。数百年来,英国殖民者没有为斯威士兰修筑任何连通外界的公路与铁路,直到1964年,斯威士兰首都姆巴巴内才出现了第一条通往莫桑比克马普托港的铁路。斯威士兰的部落酋长被英国买通,“高级专员”鱼肉百姓,整个社会长期停留在部落社会的落后状态。

在英国人监督下,斯威士兰于1967年颁布宪法,规定该国实行君主立宪的多党民主制度。1972年,斯威士兰首次大选,反对党赢得三个议席。好景不长,1973年4月,索布扎二世宣称,政党政治是殖民主义余毒,斯威士兰要发展具有本国传统的民主,于是废除宪法、解散议会、禁止一切政党活动。1978年,斯威士兰制定新宪法,把中央权力分给各地100余名酋长,酋长在各自部落内独揽司法权和司法权,各自拥有警察部队。这套制度被称为“廷克汉德拉”

1984年,老国王驾崩,口谕:继位的王子登基前必须至少守孝两年,期间妃子(庶母)泽莉维被封为“王太后摄政”,泽莉维辞职后,国王生母恩通比王妃为王太后摄政。

搞来搞去,斯威士兰仍然是个部落酋长国。新世纪初,斯威士兰象征性地展开“民主改革”,2005年还颁布新宪法,但主持改革的委员会都是“王室委员会”假意迎合国内外呼吁民主,改善民生的舆论压力。

美国等自诩“民主灯塔”的西方国家无视斯威士兰毫无民主、民生困苦的惨状。2015年,美国以“劳工保护不力和侵犯人权”等为由,取消了斯威士兰在《非洲增长与机遇法》里的最惠国待遇。2017年,特朗普政府转而宣布斯威士兰人权“达标”,恢复最惠国待遇。美国不说为啥,咱也不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