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吴姓加拿大人怀着怎样的“精”神?
2021年07月21日 69 次浏览吴姓艺人的大瓜,爆了。很遗憾,我不能直呼其名,不然文章发不出去,而且还会收到律师函。
第一次听说吴某凡时,我还在读大学。一个跟我关系蛮铁的姑娘,特别喜欢吴某凡,空间里常常被她转发的艺术照刷屏,配文是“我家哥哥多帅”云云。没办法,本科是省属高校,层次不高,生源三教九流,什么都有。与满脸赘肉、坑坑洼洼,却每日清晨坚持发一张过度美颜的自拍的女生相比,热衷于流量明星的女学生算是比较友好的,至少不会把人吓出神经病。
当然,这两种人的QQ空间,我都非常识相地屏蔽了,一切意见吞肚里。小仙女嘛,个个是自由、独立的新女性,死直男、老狗比没资格评价,说一个不字就是渣男、白痴,会被人家挂在空间里臭骂,直接社死的。
你说奇怪不奇怪,等我考上研究生和博士,再接触985高校的女生,无论本科生还是硕博士,从没见过沉迷流量明星的。原因很简单,在这种层次的学生眼中,与追星相比,总有一些事更重要。适当节制自己的欲望,不给别人带来麻烦和干扰,是有修养的表现。
这就叫差距。不让说,不代表能填平差距。
第二次听闻吴某凡,则是B站的鬼畜区。例如“加拿大电鳗”、说唱电音等供人调侃的头衔。当时,有人在评论区贴出吴某凡“玩弄女性”的证据,也不知真假。再加上吴某凡背后资本强大的公关能力,一曲《大碗宽面》基本平息了争议。
第三次就是都美竹在网上贴出“实锤”点名吴某凡。具体内容请各位自行查看,我不再赘述。我法律知识很浅薄,但我知道迷奸案难找证据,很难定罪。考虑到“孤证不立”,除非有其他受害者出示证据(越近期越好),或者吴某凡团队内部人士反水,不然难在法律上扳倒吴某凡。
在流量经济时代,演员不需要好演技,歌手不需要好唱功,甚至不需要基础乐理知识。不然,真搞“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优良传统”,成本会有多高,万一不火,风险会有多大?
按理说,偶像文化应当是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是全部。但资本当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风险最低、难度最小的盈利方案——借助成熟的生产线复刻大量流量明星,投其所好地向观众推送的精心编制的谎言。平时靠炒作“天价代言”,代言品牌、经纪公司和媒体平台收割大量财富,出了负面舆情就立刻撇得干净、压得严实,正反两面挣口碑。
从粉丝舆论到乐坛、影坛奖项,再到电影票房,资本对审美进行了巨大的解构和重建,逐渐将虚假改写成“真实”,与洗钱别无二致。当虚假的“真实”占据主流后,优秀的演员、歌手再也无法被关注,反而被边缘化,最终被抛弃。
好演员、好歌手式微,小鲜肉却此消彼长,一茬换一茬。反正外形不同,颜值各异,总会有观众喜欢打call,也总能挣很多钱。显然,这无疑损失了审美多元化,是对个性毫不留情的抹杀。最终,资本垄断了市场和利润,垄断了审美标准的解释权。
资本的唯一目的是增值。文化传统、民族特色、审美诉求、多元文化、职业精神,资本全不在乎。流量明星身上独特的商业价值和带动的流量就是资本唯一看得上的东西。因而,大量廉价的文化产品可以改变并制造观众的审美需求。文艺作品琳琅满目,群众看似选择无数,实际上别无选择。审美的多元化就被无情扼杀了。
更诡异的是,中国官方媒体竟然也选择与流量明星合作,诸如央视新闻转发了“吴某凡给年轻人的新歌”。甚至请流量明星出演主旋律献礼电影。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官媒应该一竿子戳到底,揭批抖搂,带头冲锋,揭开资本玩物的真面具,但它们却妥协了?
在流量假象面前,官媒竟然不自信?河南电视台的古风晚会节目、《觉醒时代》和《山海情》,一个流量明星没请,照样被追捧。只要走群众路线,创造群众喜闻乐见的高质量内容,产生的真流量足以横扫天下。与劣质流量合流,想做什么?启迪民智,还是妖言惑众?这种状态持续下去,说明某些身居高位的人麻木不仁,脱离群众,准备把国内舆论的战场拱手让给资本,美其名曰“亲近年轻人”。
粉丝不会因为明星出演历史剧而喜欢历史。它们如果能理解、接受历史知识,就不会沉迷追星了。恰恰相反,粉丝会觉得伟人和英雄不吉利,影响了明星的形象——我家哥哥百忙之中拔冗出演,英烈在天之灵应该表达感谢,要亲口说“不胜荣幸”!
原先,央视直接点名“流量造假”,批驳资本捏造舆论假象:微博热搜全是娱乐圈消息。热榜可以靠买,评论可以靠改。凡是明星微博,评论全是“支持”、“感动”,几乎全是机器“刷榜”。舆论中的反对声音被“最小化”。万万没想到,官媒转而参与其中,流量明星不仅数据好,口碑好,穿啥都帅,还上过春晚、拿过奖项、演过革命先烈,俨然官方认证的“自欺欺人”。粉丝们更加积极地帮着清理负面言论、刷数据,让偶像为“拥有我们粉丝”而开心。
偶像们不会为粉丝而开心,只会为利润开心。粉丝们主动地贡献自己的剩余价值,积极地被消费主义剥削,被流量经济迷惑,被资产阶级洗脑,可真是积极奋进的新时代韭菜苗。
吴姓艺人出事后,让我十分感慨的是:我原先以为,流量明星只是资本为所欲为,以邪教手段组织饭圈,收割大量经济利益的无耻游戏,结果它们跳出了我最大的恶意,干脆败坏未成年女孩去了。好家伙,娱乐圈进军司法圈,爱情故事变身刑事判决?
在司法的红线面前,仍然有粉丝坚定“支持哥哥”。记得奇葩说有个辩手叫马某薇,还鼓吹“吴某凡是活菩萨,睡粉是绝对的亲民之举”。不读书的后果都有啥?容易被煽动、被洗脑,被资本的大手遥控,一边动辄发动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恶意投诉,攻击持有不同意见的普通公民,要么逼着说好,要么强制禁言;另一边教唆、胁迫未成年人过度消费,例如同一张专辑购买上千张,同一种代言产品购买上百箱。
后者让人尤其愤怒,特别是饭圈人士在现实生活中担任中小学或幼儿园教师时。因为这是对处于人格、三观形成期的下一代的无耻侵蚀。纵览过去两年,教师带领全班应援流量明星,或在命题时在题干中植入饭圈信息、批评并处罚发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等事件,无不让人怀疑,教师队伍年轻化到底是不是好事?年轻化的教师队伍不一定意味着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资本对粉丝三观的扭曲,直接体现在为粉丝及其家人的犯罪行为洗白上。挪用公款、侵吞国有资产、常年“老赖”、偷税漏税、旗下企业安全事故、拖欠工资或涉毒案件,粉丝们干脆“我不听,我不信”,因为我家哥哥长得这么帅、海归学霸、全凭自己本事出道。
啥道理都不讲。
从政治上讲,邪教般的饭圈文化,一旦被境外势力插手利用,有可能制造线下大规模聚集并冲击政府机关、学校等的群体性事件。如此危机,不防不行,如此资本,不治不可。
中国的路灯,似乎缺少了一些挂件。中国的戒毒所,似乎少了一些常客。娱乐产业里的资本推手,和它们豢养的玩偶们,有一个算一个,“石头过刀,茅草过火,人要换种”——路灯,早就饥渴难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