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奥闭幕,中国要为奖牌榜第二而遗憾吗?
2021年08月09日 71 次浏览8月8日。13年前北京奥运会开幕,今年则是东京奥运会闭幕。明年初就是北京冬奥会了。历史真是个轮回。北京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过冬奥会的城市,中国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过冬奥会的社会主义国家。
东京,似乎是这场轮回中的插曲。新中国的银牌比2012年伦敦奥运会多一枚,金牌数和包揽金银牌的数目持平,创造了参加本土之外夏奥会的最佳成绩。中国第三次位居夏奥会奖牌榜第二位,第七次位居前三。而且,我们与第一名美国的差距,缩小到一枚金牌。
当然,若论银牌和铜牌数量,我们与美国的差距更显著。
说不遗憾,我自己都不信。虽然没来得及观看奥运会的任何一场比赛,但每天早晨刷新闻,看到金牌榜上中国持续领跑,让美国媒体紧张兮兮,顿觉舒畅。我们似乎需要一场竞技体育大胜利,力压美国一头,宣告美国横行体坛之时代的彻底终结。持续领跑15天,结果在最后一天被美国反超,心里难受不?
还真应了某人的那句话:大度都是赢家装出来的,显得有风度。差很多咱不遗憾,就差一块,还真不是味道。
转念一想,中国需要金牌以证明国力吗?需要金牌作为调动群众热情的粘合剂吗?我自己都不关注奥运,为什么要装大尾巴狼?跳出局限,立刻天地宽。
中美国力愈加接近,完全没必要按照冷战时期美苏全面争霸的态势,把体育项目的金牌数量作为政治制度优越性的证明。优越与否,无所谓。是否适合,人民是否认同才有所谓。换言之,中国人的自信不在金牌上,金牌多少也撼动不了中国人的自信。
我们应当看到的是,中国在本届奥运会中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我们的优势项目并非完胜无疑,西方的传统强项也不是铁板一块。不断进步,不断突破,中国运动员的表现正在接近西方体育强国的水平,东西方旗鼓相当、平等竞技,一瞬间漫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些许味道,掩盖了国家间实力决定论的残酷。
我们同样应该看到,美国的微弱胜势,并不能作为其国力迅速跌入谷底的征兆。美国作为传统体育强国,自现代奥运会创办之初便是屠榜一般的存在。直到1952年苏联首次参加奥运会,才开启了打破美国垄断的狂胜之旅,一度在金、银、铜牌三个指标中全部超越美国(1956年墨尔本、1988年汉城)。汉城奥运会也标志着苏联体育的最后光辉,三年后苏联就灰飞烟灭。
中国的奥运奖牌榜排名的不断推进,从1988年的5枚金牌发展到北京奥运会的51枚,以及伦敦和东京的38枚,则标志着国力不断抬升后对竞技体育的投入。
换言之,美国再衰落也是个发达国家,30枚金牌保底且奖牌榜前两名。即便失去金牌榜第一(1988年、1992年),也不影响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地位。事实上,1988年是美国对苏势力决定性逆转的一年。1992年,虽然独联体组队参赛横扫美国,但美国依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人的自信都不会被暂时的失利所干扰。中国人又担心什么呢?考虑到选手的竞争形势、水土不服和比赛状态,可以说中国被美国反超是偶然事件,甚至金牌总数出现上下10枚左右的波动都属正常(如2016年里约+2008年北京)。考虑到美国的体育实力,也可以说美国反超中国是必然事件,但从态势上讲,美国的优势已经被严重削弱了。中国更应该积攒信心,2024再战巴黎不是吗?
对普通百姓而言,金牌多少关系不大,主管部门关心。关键在于群众体育的好坏。这一点参见苏联。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等明确指出体育运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国家大事”,责成共青团、工会、军训处要认真领导军体活动的开展,号召广大青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成为“坚强的一代”。1920年,全苏共计1500余个体育俱乐部,约44万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1930年,全苏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各工厂、企业、机关、学校、农村均开展全民性的体育运动,增强劳动人民体质。1936年,改名为“全苏体育运动事务委员会”,统领各加盟国体育工作。1940年,苏联体育工作者和运动员的人数已超过500万,有600万青年达到“劳卫制”的各级标准。
自1920年(苏俄时期)起,苏联举办苏维埃田径锦标赛,赛事种类与奥运会接轨。该运动直到卫国战争时期的1943和1944年仍如期举办,历史上仅因纳粹入侵取消两届。二战结束后,苏联政府宣布“尽快改善工作,加快培养和再培养干部,建立运动网,恢复体育教育,重建体育设施”,体育事业等以整顿。1946~1952年,共有1700万苏联公民获得了劳卫制证章。截至1960年,全苏累计2800万体育工作者和运动员。1949~1958年,苏联运动员共创造了3594项苏联纪录和666项世界纪录。
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苏联就获得奖牌榜第二名(1952年赫尔辛基)。1956年的墨尔本奥运会,苏联荣登榜首。1960年罗马蝉联第一名。1964年东京和1968年墨西哥城居第二,1972~1992年苏联均为第一名(1984年因苏联抵制除外)。就连1992年亚特兰大,解体后的苏联组成独联体,照样碾压美国。
然而,俄国体育的衰落,始于80年代极盛时期,关键是群众体育出了乱子。苏联当局过于重视竞技体育,违禁药品盛行,各级学校体育教学被边缘化。劳卫制标准不再吸引人。仅有1/3的受访者希望通过1972年的劳卫制标准,1982年仅存1.2%。1985年1月1日推行的新劳卫制标准无人问津,全苏只有1/10的城市人口坚持晨练,2/3的人口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1/5人口超重,7000万人吸烟。
群众体育搞好了,中国自然而然成为体育强国。奥运会,看个热闹就好,当真就多余了。放宽心态,不计较一时得失,方为大国国民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