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我有点落寞
2021年10月17日 72 次浏览10月16日晚上,看神舟十三号发射直播,睁着眼睛不肯睡觉,飞船入轨后,感觉到手机砸在脸上,随后失去知觉。醒来时手机已经没电,充上电时,三名航天员已经进入中国空间站。
想到某位辞去Top2 副校长并组建西湖大学的“生物学家”,曾引用外国友人之口,讽刺中国科技进步是“规模效应”,不如英美基础学科的原创发现,顿觉滑稽可笑。且不说科学发现无高低贵贱之分,应用与理论各有各的意义,就说“规模效应”、“举国体制”,也只有中、美、苏三家曾经做到,又以中国延续至今、炉火纯青。
一边要搞中国特色的科学,另一边却在乎西方人的评价。想当年,筹备之初,没人看好中国空间站,就连中国自己都认为买不如租,希望加入国际空间站。二十余年后中国空间站升空投用,欧洲航天局和日本宇宙探索局抢着合作。
中国人还是要有点道路自信。中国科学人尤其如此。
当然,又会有人攻击,神舟十三号发射成功,与老百姓有何关系?一群刚刚温饱的普通人却要忙着称赞祖国,仿佛让某些人急得跳脚。这些人不希望中国人有自信,而且打着“启蒙民智”的旗号,希望自己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图腾。依旧是一帮旧知识分子的“人上人”做派。不难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大国崛起后,小民有了尊严,必然意味着没骨头的、寄生的文化人们,失去面子和地位?
这些话我都懒得批评,放在本科毕业时候,我定会怒火中烧,写文章驳过多次。要说我读博之后,有什么变化,那就是我开始思考,这些话并非毫无道理。
神舟十三上天,中国涨了面子,中国的国际实力多了一分,中国航天成了中国的符号,都没错。航天作为两弹一星的延续,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整体稳定,创造了中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强国、中国人民步入中产阶级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没错。中国有着大政府的悠久历史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化熏陶,自近代以来形成的中华民族的自带危机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国族建构,都使得每一个中国人自觉与国家息息相关,也没错。
但是,上述的中国是抽象的。我们生活的中国,是具体的。神舟十三号飞天后,我还发现本月的博士生补助少了1500呢。气人不气人?卫星上天,工资坠地。就算中国往空间站里塞上三十个宇航员,或者造100个空间站,也不会为我的生活带来丝毫改善,该挨骂的还是挨骂,做不出来的底物依旧做不出来。
这个时候我就不那么生气了。我也想与国家共荣辱、共喜怒,可我的日子确实不好过,但在很大程度上又不是国家的错,仔细想想也不能全怪我。
我懂一点历史,对时政有点自己的想法,文采有那么一点,英语很流利,每天坚持跑步锻炼,不打牌、不打麻将、不抽烟、不喝酒、不谈恋爱,喜欢讲笑话,喜欢航天和科幻,喜欢自言自语,喜欢吃点西瓜,喜欢在核磁室里蹭空调,看会B站能让我放松半天,老板不在办公室就能开心一个晚上。除了本科时不得不接触的一些人,其他人没有攻击过我的人品。
我完全可以阴阳怪气、不问时事、只顾喷人,但我依然对国家抱有热情,依然对党和它的道路充满自信。我坚信共产主义,坚信社会主义可以发展中国。这是一种没多少理论支撑,却朴素而热切的信赖。
该懂的东西,我不断的学;不该懂的,我也略知一些。
中国的国家力量,已经能够纯熟地投送到数百公里外的太空。地面上的我,却我不知道该怎么过好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