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蜜橘店主读过研究生,还会为浙大博士捐一箱橘子吗?
2021年11月22日 71 次浏览11月11日下午,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植物病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肖某娥同学想要网购一些橘子用于实验,商家得知后立马表示要捐赠橘子支持同学们的科研。“帮不了国家什么大忙,遇到了就想着出点力。”此店因此事爆火,顾客盈门。
周末,依旧是一件小事。存了很久,不知道要不要写。现在外面下雨,寝室的气氛很微妙,非下笔不可了。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吧。
我在想,如果这名店主接受过高等教育,会不会主动捐出一箱橘子?我的理解是不会。读过本科的人,基本都知道所谓“实验”其实是正常教学计划的一部分,打分靠主观评价。即便是创新训练项目,水分也不小。硕博士的研究内容,大凡生化环材天坑专业,无不是炒菜一般。方法学做出来的东西,何止是不能为中国解除任何西方设置的技术壁垒,相当大一部分连全合成的研究者都嫌不好用。全合成摸索出的路线,制药领域也难说能用上,后者对方法的可靠性、金属残留度乃至晶型都有明确要求,还要尽量压低经济成本。
换言之,四大天坑做的实验,不仅不是为国家解忧,反而成为国家的负担。天坑是消耗着国家经费、学生青春而嗡嗡作响的血汗机器,实则原地空转,食而肥者无不是教授、专家和院校领导。
看到店主朴实的话,我无地自容。不只是为了我从事的学科,更是为了我自己。年少时我总想着,人活着就要在世界上留下痕迹,多多少少要做点事情,心怀着拓展人类认知领域的伟大梦想。年近三十却颓然一笑,庸碌一生的命,却有着天才的心,二代的口气。我既非学阀后代,又非官宦人家,更无富豪门第,自己好好活着,就要竭尽全力,一生的奋斗,都是为别人打工,难说为人民谋福利。
我爱我的国家。从情感上说,在座各位无不如是。但如果爱国需要加税呢,爱国者会不会像希特勒所言一样,“屈指可数”呢?普通劳动者恒河沙数,硕士博士早不鲜见,平时我不需要国家,国家却给予我便利和庇护。问题上,莫说到“最危险的时候”——彼时我避无可避,灾难或战争会公平地降临到每个人身上——就说在一个需要拿出真材实料奉献祖国的小事上,我能不能像店主那样,主动地捐出一箱橘子?
更进一步地,我这个博士伸出手,接受这箱橘子的时候,能不能对得起良心?身为高学历人才,我到底为国家做了些什么?诚然,我遵纪守法地、和谐安定地、清醒而理智地活着,做好中国社会的分母,让国家不为我担心,已是一份贡献。但除此之外呢?
以店主为代表的,大量的基层群众,依然坚定地相信,高学历人才在为国效力。他们是如此地相信我,我能不能对得起人民的期待?对得起他们朴素的爱国情感?我的观察是:学历越高,越不敢公开地爱国,越不敢与反动派划清界限,把市侩狡辩为成熟,把无耻混淆于圆滑。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我也写文批驳过很多次,这是旧社会大老爷思想作祟。
有多少读书人,怀揣着“方为人上人”的愿望,在读书时甘愿“吃得苦中苦”?知识本应是用来服务于人民,造福于社会的,反而被一些人用来区分阶级,割裂社会。越有学问的人,越是瞧不起老百姓,而且轻蔑、不屑和刻薄就越藏得深。人民支持什么,他偏要反对什么。人民反对什么,他偏要“理性看待”。把戏被揭穿,就是“暴民刁民”,“不堪启蒙”,骗倒众人后,则是高高在上,暗中嬉笑。
知识分子的一大怪病是:他们不肯解决人出现的问题,反而愿意解决人。
书斋里坐久了,精神上跪久了,劳动大学一天课没上,反到沾染了旧社会的习气,这他妈才是地地道道的,该被打倒的臭老九。更可恨的是意识形态、文娱宣传领域的一群人,特别在高校之中,满口是自己都不信的马列,没有毛泽东的能力,怪癖却比蒋介石还难伺候。
如果不是人民群众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国家的朴素热爱,如果人民群众看清了知识分子的真实面目,这些高高在上的人们还会优越感十足吗?不要不把人民群众的尊重、信任和爱戴当回事。群众可以不懂有机化学,不懂国际形势,不懂政治地理,不懂医药卫生,但他们甘愿为一个与国家沾边的事情,做出实实在在的奉献。
对国家这一共同体的朴素热爱,才是中国人民最可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