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7日,正当美国组织活动纪念珍珠港遭袭的时候,日本右翼99名议员集体参拜了靖国神社。有趣的是,1994年8月23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将每年12月7日定为“珍珠港事件全国纪念日”。今年,美国总统拜登还发表声明。

不觉得奇怪吗?日本当年为什么要打珍珠港?因为,再不打珍珠港,日本“大东亚共荣”就白干了。

1937~1939年初,日本92.9%的铜、91.2%的军用民用汽车、60.6%的石油、48.5%的车床,41.6%的生铁进口自美国。美国还在日本投资升级了造船技术,建设了全新的铝工业。

具体说来,1937 年,美国对日出口总值为2.89亿美元,其中石油、精炼油、废钢铁、原棉等战略物资独占1.42亿美元。1937年,日本所需石油的80%来自美国,1939年则占85%。1937~1938 年,日本军需品总进口额的55%来自美国。1937 年,美国对日出口废钢铁总量是1931年的40倍之多。

1937~1940年,美国向日本输送物资总额9.867亿美元,其中军用物资为7.039亿美元。须知,新中国成立之初,全部外汇储备不过1.57亿美元。

1937年,美国31名议员联名指出:“我们说日本有德意两个盟国。事实上,我们才是日本最要好的同盟国。任何人心里都会毫无疑问地相信,我们正在积极参加日本在华进行的战争。”

1937年12月12日,美军“班乃岛”号炮艇在长江上被炸,3名美军水兵死亡,27人受伤。罗斯福总统亲自下令,对美国记者现场拍摄的新闻片进行“特殊处理”,避免引起国民过激反应。1938年,日军悍然轰炸中国大城市,扩大对华侵略。6月11日,迫于国内反日声浪(民调显示75%的人支持对日武器禁运,60%的人反对日货,600名美国学生联合会代表在瓦瑟焚烧日本丝绸),美国政府推行“道义禁运”。当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公开谴贵日本对和平居民的轰炸,还向美国148家注册出口飞机和飞机部件的厂家致信:美国政府强烈反对把飞机和航空设备出售给世界上任何对和平居民进行轰炸的国家。

禁运反而刺激了美日贸易。1938年,美国对日出口总额比去年增长34.3%,其中包括价值1745.4万美元的飞机及其零部件,是前一年的702.7%。与1937年相比,日本与1938年从美国进口的铁合金比重从77.53%升高至82.71%,铜从95.18%降为90.89%,煤油及其衍生品从62.71%增至65.57%,汽车及零件从92.41%降低至64%,飞机及零件从70.19%升至76.92%,金属工作母机从69.53%降至67.09%。因此,旅美经济学家胡敦源研究认为,日本从美国获得各种战略物资占其总进口量的比重,从1937年的54.4%升至1938年的56%。

1938年5月4日,洛杉矶的五千人集会上,美国议员司克脱说:“请大家注意,日本目前在中国杀死一百万人的时候,有五十四万四千是美国资本作为帮凶而杀死的。” 陶行知先生临别美国前悲愤地说:“我回国参加抗战去了。如果有一天我被日本炸弹炸死,请你们不要忘记,我身体的54.4%是被你们美国炸死的!”

1939年2月,美国驻日大使格鲁兴奋地指出:“从经济、贸易、财政来看,美国能够成为日本最好的朋友。” 7月27日,美国废除1911年的《日美贸易协定》时,规定1940年1月26日才生效。日本立刻派出采购团,签订价值3600万日元的火炮机床合同。1939年上半年,美国向日本先后六次“特别进口”海量军用物资,废铁、废钢比上一年多了九倍左右,合计4.9亿日元。

须知,1937年,日本全年财政收入仅47亿日元,而彼时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大概是3:1,大家便能深刻理解日本对美国的高度依赖,也能认识到:美国以中国人民的生命为代价,狠狠地发了多么大的一笔战争财。

如此依靠美国,日本并非毫无危机意识,但他们真的做不到彻底摆脱美国。1934年,日本颁布《石油工业法》,计划强化本国石油工业。1937年,日本《合成油法案》试图以煤改油。两项努力无一例外,成果乏善可陈。日本还计划在满洲(中国东北)开采石油,但彼时“海生石油论”被视为颠扑不破的真理,日本屡次勘探和尝试挖掘均一无所获。话说回来,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大庆油田的成功开采,成为中国地质学界“陆生石油论”的铁证,这不可不谓“国运”。

纵观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日本侵华战争,虽然进展顺利,但中国毕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也是当时视角下的“贫油国”,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日本并未从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中获得多少好处,战争机器反到深陷其中,不断消耗着宝贵的战略物资,有限的财政收入几乎全部砸向美国商品。日本战时大本营就算再中二,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日本在前面打大仗,美国在后面挣大钱,莫不是被人耍了?

日本无法摆脱美国,美国也乐见其成。美国保持绥靖的原因,除了国内强烈的和平主义情绪和美国一以贯之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还包括美国“先欧后亚”对外战略,日本所在的远东并非美国的战略重心。此外,美国虽已经是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但长期依赖东南亚的天然橡胶,东南亚又有着诸多关键性的国际水道。既然日本没有采取针对东南亚的过激举动,没必要强硬制裁,否则诸如赫尔等温和派所担心的——战争可能提前到来。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美国想挣日本的钱,但日本很快就没钱了。

自明治天皇确立“大陆政策”以来,日本处心积虑筹划对中国的全面入侵,在情报、测绘、军事、经济、外交上做了长期且充足的准备,因此才能在九一八事变后取得快速进展。根据经济综合指数测算,如将1931~1933年的平均值定为100,日本在1937~1938年达到国力鼎盛(近180%)。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中提到:1919~1938年,日本工业增速比美国还大,仅次于苏联。到1938年,日本在经济方面不仅远远超过了意大利,而且制造业和工业产品的全部指数都赶上了法国。然而,随着侵华战争的规模急遽扩张,特别在1941年之前,日本国力陷入不可逆转的衰败中。

究其原因,是日本的经济结构存在严重问题。与其他工业国需要考工农业剪刀差或殖民侵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不同,日本崛起之初得以殖民台湾和朝鲜半岛,又在《马关条约》中获得中国的一大笔赔款,在日俄战争期间获得来自英国的世界最先进的武器和技术,一战期间抢夺欧美市场升为一等工业国。总之,资本积累太过容易,技术探索有人助力,扩张殖民未遇强敌,日本轻易地跳过了社会变革,直接在军国主义影响下大举发展战争工业,军工的摊子铺得太大,本国制造业基础无法满足。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由于日本的工业产业并不是通过与农业激烈冲突而发展起来的(即没有经历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斗争),日本的寄生地主制得以保留,农民税务负担沉重,抗风险能力差。越来越多的人去纺织厂等做苦力,日本产的生丝是日本唯一能带来稳定外汇收入的国际商品。1929年经济大萧条,过热的工业和重压之下的农业崩盘,制造了大量失业者。为维持社会稳定,日本不得不继续扩大军工业岗位,并将过剩劳动力入伍成为士兵。

危机在于,日本与美国做生意,要靠黄金和美元,但这些东西无法从贫穷落后的旧中国获得。日本战争机器挤占了大量劳动力,进口物资又不得不以军事物资为主,棉花、羊毛等纺织业原料干脆在1937年9月的《等级临时措施法》中限制进口。如此种种,都导致日本生丝产业日渐萎缩,外汇收入越来越少。

没有办法。抢更加富庶的东南亚吧。形势容不得日本多想了:

1939年2月,日本占领海南,3月侵占南沙群岛,严重威胁美属菲律宾。5月1日,随枣会战爆发,第五战区的中国军队坚决反抗,于5月23日恢复战前态势,毙敌1.3万。7月24日,英日签署《有田-克莱齐协定》,被欧洲局势搅得夜不能寐的英国,被迫承认日本在中国的“特殊需要”。7月27日,美国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史汀生、摩根索等强硬派认为日本会由此冷静下来,放弃战争。9月16日,日本在诺门罕战役中败给苏联,放弃北进计划。为恢复士气,日军进攻长沙,企图歼灭第九战区的中国军队主力,系欧战爆发后日军在正面战场首次大攻势,但10月14日宣告失败,恢复战前态势。同时,1939年秋季的对华北地区的大扫荡并未消灭共产党敌后根据地。9月25日,日本海军温和派人物野村吉三郎对美谈判,但由于日本妄图独占中国,故未能达成一致。

可见,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与西方关系急转直下,其原因是日本陷入恶性循环:若想维持战争机器,必须控制战争规模以获得美国物资。但是中国战场让日本头疼不已,共产党在敌后破坏,国民党在正面抵抗,就连占领区的“良民”都不满日本——1490年初,北京和天津的市民因断粮而包围了日资粮店,迫使日本不得不高价采购澳洲小麦,分发给中国人。结果当年秋天外汇耗尽,华北棉、粮产量自占领以来又不见起色,遂大乱。

诶?日本侵略中国,是为了填饱中国人的肚子咩?侵略中国以前,日本人的小日子过不下去,侵略之后还是过不下去,这仗不是白打了吗?!

在此情形下,1940年3月,日本军部制定“自给自足”计划,陆军预算中还将驻华兵力从85万缩减至50万。6月29日,以谨慎著称的日本外相有田八郎,发表了措辞激进的《有田声明》,首次向世界表明日本对西方的远东殖民地的野心。美国商务部当即宣布对日实行机床等高技术产品的禁运。7月18日,美孚石油公司向国务院报告称,日方胃口大开,要求买下该公司产出的全部石油。以至于美国政府内部研究认为,再不遏制日本购油,美军将出现6~9个月的燃油不足。7月26日,美国政府宣布,对航空发动机燃料及润滑油和第一号高熔度的废钢铁实行出口管制——既然辛烷值在87以上的航空汽油禁运,1940年7~12月,美国对日出口的86号汽油增加550%。

9月22日,日本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9月27日,美国对日本实行废铁禁运。美国商务部根据国务院要求,在贸易文件中以“发动机用优质燃料”一词代替“飞机用油”。1941年第一季度,美国对日出口的航空汽油比上年同期高131%。12月10日,美国对日本实行铁矿石、钢、生铁和钢制品等的大规模禁运。

1941年的新年,绝对是日本刻骨难忘的一年。美国学者约翰·惠特尼在《日本史》中称:1940年,中国事件每天大约要日本耗资400万美元……在政治和宣传中越来越听到绝望的呼声要求结束战争。昭和14年度(1939年4月1日~1940年3月31日)预算案中,日本全年总预算不过89. 6亿日元,其中对华战费高达46亿日元,陆上对苏联、海尚对英美的国防计划则仅有区区6. 7亿日元。

与此同时,《总动员法》的一切条款均已落实,外汇依旧没有着落。根据日本驻日大使格鲁的说法,1941年日本可支付外汇只有不足2万德国马克。没错,区区两万。刚刚过去的1940年,日本西部和朝鲜半岛还有旱灾,饥荒四起,市民每次只许买两升以下的米,国家已经彻底破产

事实上,1938年以来,东京就看不到出租车。1939年,商店买不到红豆汤,没有食用油,根本炸不了天妇罗。1939年10月,日本政府公布了《价格等统制令》,价格由政府统一设置。11月,全国开始强制推广配给制,连衣服、稻米、木炭都包括在内。1940年,日本东京连火柴都要配给,商店全部倒闭。还打个屁的仗?

日本的焦虑被美国看在眼里。1941年5月29日,美国国务院战争经济局(Bureau of Economic Warfare)的报告警告称:由于对华战争已经几乎让日本经济破产,日本政府已没有足够的外汇储蓄,必然会把目光转向南洋,集结陆海军来抢夺资源。

1941年7月2日,日本终于无可忍受。御前会议颁布《适应形势变化的帝国国策纲要》,确定了南进战略7月24~28日,日本完全占领印度支那,空军驻扎西贡机场。8月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声明中痛斥日本,责令其停止南进,从中国撤军并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各国在中国机会均等,日本改变三国同盟等,遭日本严词拒绝。日本大使竟对白宫的两次召见置而不理。美国终于笃定:日本的侵略野心必将打破东亚战略平衡,损害美国利益。美国遂于当日宣布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冻结日本在美一切资产,叫停一切对日贸易。

日本愣住了。军部认为,只要完成对印支南部的占领,美国就会与日本展开谈判:“或可使英美荷死心不再压迫日本,并给重庆政府以打击,以找到解决日中战争的突破口,进而或许有助于打开日荷谈判。所以只有尽快抓住时机实行‘战略上先发制人之措施’,才能避免同英美作战,此即不战而胜之上策。”

9月6日,御前会议批准了《帝国国策施行要点》,一旦10月外交没有进展,则准备对美作战。11月,两艘日本油轮从洛杉矶附近海域空载而归,日本盛怒之下切断了英美使馆的取暖油供应。11月20日,日本提出了新的日美谈判方案,要求保有法属印支,直到中日恢复和平或太平洋地区建立了“公正的和平”,还要保证双方都在荷属东印度群岛获得所需商品,美国要恢复通商关系并按日本所需供给石油,不得干涉中日之间“为谋求全面和平的努力”。

美国人难以置信,用国务卿的备忘录回复之,但彼时日本联合舰队已经做足了轰炸珍珠港的训练,以期在美国进入战争状态前迅速击败之,确立日本海上霸权。11月22日,美国国务院远东司受命起草一份新草案,有限度地恢复对日本的石油、食品及药物供应。由于中英两国强烈反对,新草案最终没能实施。

12月1日,御前会议上,昭和天皇御准开战。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98%的天然橡胶供给被切断。1942年,东印度群岛的巴厘巴板炼油厂被占领,日本的石油危机在1943年第一季度明显缓解。就在这一年,得益于罗斯福政府20亿美元的投资,美国合成橡胶技术获得突破,年产合成橡胶23万吨,与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基本相同。

这场战争,胜负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