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摆脱法国,新喀里多尼亚进行了三次失败的独立公投
2021年12月19日 72 次浏览12月12日,新喀里多尼亚举行第三次独立公投,依然决定留在法国。
1774年9月4日,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在第二次远洋探险中发现了新喀里多尼亚岛,遂以苏格兰在古罗马时期的拉丁语名“喀里多尼亚”将其命名。1796年,洛亚蒂群岛被发现,欧洲人将原住民称为“卡纳克”(Kanak),也就是波利尼西亚语中的“人”。至此,新喀里多尼亚(下称“新喀”)的两大组成部分均被西方探险家发现。
1788年,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地,英国商人北上来到新喀搜罗檀香木,新喀陷入英属澳大利亚的势力范围内。1843年,英国向该岛派出专员。1853年,新喀沦为法国殖民地。1860年,新喀成为独立的行政区。然而,限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新喀的经济价值不高,只能用来种植咖啡和甘蔗,而且地方太小可耕地又少,法国几乎是赔本搞殖民,只挣面子(刷国际声望)不挣里子。拿破仑三世一琢磨,就把新喀变为法国的罪犯流放地。截至1894年流放政策暂停,近十万法国罪犯到此做苦役。
人一多,美洲印第安人的剧本就上线了——法国从卡纳克人的手中偷、拐、抢、骗土地,具体来说就是只占用“空置地”,但什么是空置地法国人说了算。休耕的土地?不承认。而且不承认个人和家庭的私有权,只承认部落对土地的占有权,再逼着酋长割地。在贫瘠的山脊地区,法国人贴心地划定了“保留地”。
法国依然觉得白人增长速度太慢,于是自1894年开始鼓励大规模自由移民,发展咖啡种植业,卡纳克人充当白人庄园主的廉价劳动力。幸而,印第安人的悲剧并未在卡纳克人身上重演,卡纳克人反而越来越多。白人则纷纷迁回,农业实在干不下去了。
就在此时,新喀发现了巨量的镍矿。1881年,法国兴业镍业公司(Societe Le Nickel)成立,八年后年产量多达1.9万吨。1900年,新喀镍矿出口量高达10万吨。一战期间,新喀里多尼亚、塔希提的白人和卡纳克人组成混编营,卡纳克人的阵亡率是白人的两倍。大萧条期间,新喀也因采矿业停滞、矿物价格暴跌而陷入经济危机。二战期间,新喀支持戴高乐的自由法国,因控制着日本和新加坡往来太平洋地区的关键航线,而成为盟军重要的海上基地。
战后殖民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新喀的卡纳克人也要求改变不平等地位。1946年,法国颁布《土著人地位法》,废除对原住民人权的限制。卡纳克人如愿获得法国公民权,新喀也升格为法国海外领地。1956年,第一届领地议会成立。1957年,所有的新喀里多尼亚原住民都拥有了完全的法国公民地位,但生存条件依然艰难。1953年之前,没有任何卡纳克人通过高中毕业会考,也更不可能考上大学。
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第72条提出了“领土集体”的概念,根据第十三章,新喀被列为“特殊地位的海外集体”。1969年,新喀诞生了第一个独立运动组织。1976年12月,新喀与法国成立“政府委员会”,新喀由此享有处理内部事务的部分自主权。法国委派的总督改称“高级专员”,新喀在法国国民议会有两名代表,在参议院有一名代表。
1978年,卡纳克人发动起义,但被法国政府镇压。起义部落的土地被法国政府和亲法国的部落瓜分。1979年,法国政府解散了政府委员会,将新喀至于法国政府的直接统治下。新喀的“国家元首”是法国总统,新喀的外交代表和驻新喀的法共体代表,称高级专员,但由领地议会提名并交联邦政府主席任命。
关于法共体代表的注释:1961年,因法共体国家纷纷独立并宣布退出,法共体参议院解散,法兰西共同体名存实亡。1995年8月4日,法国宪法95-880号修正案删除了关于法共体的条文,标志着法共体正式解散。
80年代,新喀独立运动进入高潮,暴力事件不断,社会秩序大乱。由此直至90年代,新喀屡次就独立问题与法国政府协商,但均告失败。1986年12月,联大决议将新喀列入非自治领土名单,使得新喀的自治权获得法理依据。1988年,“保卫喀里多尼亚在共和国内联盟”(下称共和党)和“卡纳克和社会主义民族解放阵线”(下称卡纳克阵线)与法国政府在巴黎签订《马提尼翁协议》,规定一年后新喀实现有限的地方自治,成立北方、南方和洛亚蒂群岛等三个自治省。1999年7月起,法国逐步把大部分权力交给了新选出的三个省议会,但是军事、司法、警察和金融(货币)等关键部门被法国控制至今。
1997年5月,新喀举行法国国民议会议员选举,但在卡纳克阵线的抵制下,投票率不高,故两名议员均由共和党人出任。
1998年4月21日,围绕新喀未来地位问题,法国政府与社民党和共和党人达成《努美阿协议》,规定:法国将逐步移交教育、税收、外贸和交通等权力,军事、司法、警察和金融等除外。法国政府承认“法兰西共和国内的新喀里多尼亚公民身份”,若该岛独立,这一身份即变成“国籍”。若新喀的政府主席由反对独立的政治家担任,则副主席必须是一名支持独立的政治家。
最受关注的则是独立公投问题。《努美阿协议》规定:协议生效后的15~20年内,新喀举行一次独立公投,如赞成票过半则法国转让全部权力,如公投被否,若获得1/3的当地议会议员的同意,可在四年后举行第二次公投。如果第二次公投再次被否,则重新商议新喀的前途问题。
1998年5月5日,法国总理若斯潘与两党领导人签署协议。11月8日,新喀就《努美阿协议》举行公投,支持独立的卡纳克阵线等党派认为《协议》为新喀独立确立了基础,反对独立共和党等党派则自信地表示“新喀永不会独立”,故双方均鼓动投赞成票,《协议》以71.8%的支持率通过。12月底,法国国民议会以绝对优势通过了协议草案的全部内容,1999年2月,参议院也通过了该协议。
2018年11月4日,第一次独立公投开始,已登记选民的投票率为80.6%,其中支持独立占43.6%,反对独立占56.4%,公投失败。2020年10月4日,第二次独立公投开始,投票率85.7%,其中53.3%支持保持与法国的关系,46.7%支持独立,公投再次失败。2021年12月12日,第三次独立公投开始。由于独立派强烈抵制,总投票率仅为43.9%,其中支持独立3.51%,反对独立96.5%。公投第三次失败,机会已经耗尽。
看完上文,可能会觉得奇怪。独立的前法属殖民地国家太多了,为何唯独死新喀被法国死抓着不撒手?两个原因:其一,新喀的镍矿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5%(全球第一)和全球供应量的10%。其二,新喀西临澳洲大陆,东抵斐济、汤加,是南太平洋航运枢纽,位置险要,是法国投射国际影响力的理想据点。
仔细想想,这是我第一次写一个海外地区,而非国家。三次未能独立,到底因为法国人给得太多,还是要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