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8周年。缅怀毛主席的文章,我写过多篇,今天还是动了笔。我发觉,鲜有人理解毛泽东,他总是做出超出同时代人的抉择,因此他很孤独。

1919年,毛泽东在《送别第一批去法国勤工俭学同学的讲话》中说:“我觉得我们要有人到外国去,看些新东西,学些新道理,研究有用的学问拿回来,改造我们的国家。同时,也要有人留在本国,研究本国问题。我觉得我对于自己的国家所知道的还太少,假若我把时间花费在本国,则对本国更为有利。” 毛泽东放弃了留法读书的机会,但作为湖南“新民学会”领袖,毛帮助同省学子筹集学费,一些以个人名义借贷而来的费用,毛直到建国后还在偿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宣告失败。汉口的八七会议上,马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彼时陈独秀依然犯下右倾错误,迷信“缴枪不杀”。会后,毛前往长沙领导秋收起义,在一众留洋派教条主义者中倍感孤独——革命怎么能在落后的农村进行呢?应该在大城市里。等到革命根据地如星星之火,包围城市的时候,毛又被扣上一顶“农民冒险主义”的帽子——根据莫斯科的指示,根据地一定会被白匪消灭,“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在毛的正确理论面前,教条主义者要求毛做出革命成果。在毛的革命成果面前,他们指责毛的成就不会长久。等到毛领导建立的根据地站稳脚跟,他们却希望毛将事实修剪至符合理论。他们始终不肯承认,事实没有错,马列主义也没错,错的是苏联的旨意。毛是把中国革命当做终身事业看待的,教条主义者则将其视为试验田,遵循的是苏联的训示而非马列主义理论。

实事求是,结合实际分析问题很难吗?先入为主就这么难以破除吗?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就那么重要吗?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历浸鲜血,在尸山血海的惨痛教训中,刨出了答案。

毛泽东的伟大、卓越、先见之明,总是难被发现,我只是庆幸,等到发现时还不算太晚。遵义会议之前的毛泽东,是怎样的处境呢?也许是彻夜难眠,辗转反侧,心痛不已。他不是不满于怀才不遇,不是不习惯被冷落,他只是不忍心看到红军战士的生命白白葬送,中国革命的火种骤然冷却,而一切都基于一群高高在上的留洋者胶柱鼓瑟、纸上谈兵。

你看,毛就连痛苦,也是为了我们。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还不够,毛家也是满门忠烈,为人类的解放壮烈牺牲。世上真的有那么无私的人?你我可以不信,但这的确发生。

我在想,天不生润之,万古将如何?没有他,谁将奋起挥镰锤,为被压迫的第三世界人民砸碎昏暗的地狱,踏平无尽的深渊?没有他,中国的乃至世界的近代史将会面目全非,嗜血如命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者终能安然就寝。没有他,谁能在最艰难、最痛苦的岁月,扛起中华民族的最后希望,直面日本法西斯的扫荡、超级大国的核讹诈,用新民革命将中国拉出亡国灭种的险境,用两弹一星完成救亡图存的伟业?

毛泽东既可以是教科书上英姿勃发的少年,是历史书上挥斥方遒的壮士,是中流击水的勇武,是用兵真如神的帅才,是手不释卷、批注丹青的大家,是洒脱不羁、浪漫大气的诗人,也可以与农民攀谈,为老农点烟,逗笑小孩子,喜欢吃辣,有时彻夜工作就睡到日上三竿。他不是摩西、耶稣,不是默罕默德、释迦摩尼,不是无所不知的至圣先师,不是沉吟低语的泥偶造像,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更也是一轮旭日,照耀每一个准寻真理和正义的灵魂,让它们行的端、做得正,生得坦荡,活得纯粹,死得其所。

他来自东方的国度,他热爱神州大地的一切——他爱中国的大好河山,他对中国人民抱有深情。他热爱抽象的人民,也热爱具体的个人。

他没有输,我们也没输。他不害怕,我们也不害怕。

他在的时候,他就是我们。他走了以后,我们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