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外交部新闻司就BBC涉疫假新闻提出严正交涉。长期以来,英国广播公司在意识形态领域恶意攻击抹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多次播出毫无事实依据的假新闻,严重偏离媒体报道的客观、平衡、公正的立场。

次日,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又特别指出:中方敦促BBC采取切实措施,消除相关报道产生的恶劣影响,就涉华假新闻向中方道歉,同时中方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然而,BBC发布声明,表示继续坚持“公正原则”

这还没完。英国英国通讯管理局(Ofcom)在2月4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已吊销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在英国开展广播的执照。理由是该媒体执照由 Star China Media Ltd “不当持有”。

早在2020年5月26日,Ofcom就做出裁决,认为CGTN在2019年5个时段的涉港新闻报道“违规”。理由之一是在深圳嫖娼被抓的乱港分子郑文杰在2019年11月投诉称,CGTN播放其认罪视频侵犯其隐私权

BBC为什么不肯放弃 BB China ?Ofcom又是个什么机构?这就要先从 BBC 的历史说起。

1922年,英国广播有限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在伦敦成立,由马可尼、英国通用电器、汤姆森休斯顿等几个大财团共同出资,终止了泛滥的私人广播公司对军事通讯的干扰。

1927年,英国广播有限公司获皇家特许状(Royal Charter of Incorporation),改组为公办的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BBC),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国家成立的广播机构。

因此,与多数人的想象不同,BBC ——一个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英国规模最大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媒体,并非“独立公正”的私营媒体,而是英国的法定法人机构(即 statutory corporation),妥妥的国企。换言之,BBC的性质与中国CCTV、法国电视集团、日本NHK和韩国KBS十分类似,而且更进一步:BBC 始终承担着强烈的政治宣传意图,是英国政府最得心应手的宣传工具。

BBC前总裁休·格林爵士(Hugh Greene)在受访中表示:“我们不会对加入BBC的人员进行政审。”事实并非如此。除保洁员之外,BBC的全部工作人员必须接受英国国家安全局——军情五处(MI5)的政治审查,MI5在BBC设立特别办公室,要求BBC严格保密。

BBC由英国内阁媒体事务主管大臣直接监管。公司运作由“独立于政府”的12人理事会负责。理事会成员人由内政部挑选,首相办公室审查,政府任命,每人任期5年。日常工作由理事会任命的总裁负责。

理事会主席往往是前重量级议员或前内阁高官,都有贵族头衔或爵位。末代港督彭定康就做过BBC总裁。副主席是《泰晤士报》等英国主流媒体的总主编,十名委员按如下分配: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各出一名(中学校长或大学校监为主),商业联合会等出一人,大企业董事会成员(各企业轮流出),在野党出一重量级人士,外交界一人,科学界一人,会计师或律师一人,再加上一个反种族歧视的黑人。

财阀、外交、媒体大亨、政治正确……都凑齐了。可见,BBC 理事会的首要任务是维护报道内容的政治正确性,而非专业性。符合英国国家利益的才叫“公正报道”,不符合的就是“偏颇”——BBC 永远“公正”,永远“独立”。

BBC 理事会完全是政府的产物,是否“独立于政府”还有必要吗?

上世纪60年代之前,任何问题在送交议会讨论、处理的十四天内,BBC评论员均不得在节目中提及。1964年,理事会主席布鲁克与 BBC 节目总监格林起冲突,后者不愿被政府干涉报道内容,但前者坚持落实英国政府的宣传策略。闹得首相哈罗德·威尔逊出面调停。

1972年之前,英国广播公司和英国独立电视台(ITV)每天播放的正常节目时长都被严格限制——每天8小时。

80~90年代,BBC 总裁米尔恩曾说:“我们是皇家近卫军,绝对忠诚,我们是全世界最好的,效率最高的媒体……BBC必须壮大。” 忠诚二字,恰恰体现在 BBC 为首的英国媒体异口同声地谴责爱尔兰共和军等“恐怖组织”,因为它们支持英国领土——北爱尔兰的独立。

如果 BBC 的报道符合英国利益,即便是丑闻也影响不大;如果 BBC 的报道不符合英国利益,就算是真相也会被封杀。

2003年7月,BBC Radio 4的节目引述一名英国政府官员的话称:托尼·布莱尔内阁在“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加油添醋”,没有按情报机构的情报,准确地向公众报告,涉嫌骗取英国民众对伊拉克战争的支持。BBC 著名记者安德鲁·吉利根(Andrew Gilligan)后来撰文称:托尼·布莱尔内阁的新闻官阿斯戴尔·坎贝尔(Alastair Campbell)是夸大情报的幕后黑手。

英国政府完全否认该指控。8月11日,议会任命独立检察官展开调查。英国防部专家大卫·凯利(David Kelly)被指为是BBC的消息源后神秘自杀,BBC和英国政府都被认为对此负责。

2004年1月28日,英国常任上诉法官布赖恩·赫顿(Brian Hutton)发布的《赫顿报告》(Hutton Inquiry)认为,吉利根和BBC高层都对新闻处理不当。作为对判决的回应,《独立报》的头版只有一个词——“粉饰?”此事导致吉利根本人、BBC总裁和BBC理事会主席全部辞职。

2004年1月4日,BBC电视节目主持人罗勃特·克洛伊(Robert Kilroy-Silk)在英国《周日快报》(Sunday Express)发表了一篇歧视阿拉伯人的文章《我们没亏欠阿拉伯人》(We Owe Arabs Nothing),为伊拉克战争辩护,BBC仅是停播其节目,并未将其开除。

2012年5月,BBC盗用意大利摄影师迪拉罗2003年在伊拉克南部沙漠拍摄作品,为胡拉大屠杀作虚假报导。2014年7月20日,BBC在报道巴以冲突时偏袒以色列,引起上百名示威者堵在BBC总部,高呼“BBC,你真可耻”(BBC, shame on you! )。

BBC 的壮大,离不开电视媒体的发展。1936年,BBC 提供电视服务,成为世界第一家电视台。1967年,BBC 首次以彩色信号直播温网赛事。BBC 在英国的事业腾飞,离不开一张小小的牌照。

50年代的英国电视产业一片蓝海,私人资本竞相投资,英国舆论一时混乱不堪。1953年,英国成立独立广播局(Independent Broadcasting Authority, IBA),负责发放电视领域的特许经营证,无证经营将被关停。许可证六年审查一次,审查方法是让各电视台主动递交报告——给IBA一个允许其继续经办的理由。

各电视台绞尽脑汁地在材料中证明自己是不受共产主义侵蚀的爱国媒体,如何如何宣传英国,如何如何维护英国利益,今后要如何提高政治素养……还要邀请IBA官员视察演播室、设备,指导节目筹备工作。就这还不一定评得上。当时,电视节目可是暴利行业,各大财团都想搞,贵族也想插一脚。英国政府还要考虑到各地方电视台的名额分配,同时用“拆分”BBC,引入“市场竞争”的方法,维持着公办媒体对舆论导向的把控。

1949年,贝弗里奇(Beveridge)调查委员会支持BBC维持独占地位,但下属报告却支持设立与BBC相竞争的电台。1954年,BBC 第一商业电视台成立。

1952年的皮尔金顿(Pilkington)调查委员会继续支持BBC的独占地位,同时认为独立电视台(ITV)的节目娱乐性太强,要求黄金时段的1/3必须是非虚构类严肃节目,可谓英版“限娱令”。1964年,BBC 第二电视网开辟。

1977年的安南(Annan)调查委员会耗时三年,展开大规模调查,认为BBC应成立第二商业电视网,然而财政来源不能与原商业台冲突。1981年,英国南方电视台的牌照被剥夺,因为南部地区的牌照名额不够了。1984年11月,BBC 第四频道开播。

独立广播局掌握着电视台的生杀大权,它的委员会来头也很大。主席往往是前内阁大臣,副主席是金融家,委员十二人,分别是:苏格兰、北爱尔兰和威尔士各一人,宗教界、工会、车间主任、企业界、公务员、报纸主编、地方议员、大学教授、教育部高官各一人。可见,其政治代表性远超媒体业的专业性。

90年代,无线和有线电视的迅速发展,使得英国政府必须更新舆媒管控的手段。1991年1月1日,根据《1990年广播法》,新的无线广播局(Radiocommunications Agency)成立,分管商业广播;1954年成立的独立广播电视管理局和1984年成立的有线电视管理局合并成独立电视委员会(Independent Television Committee),分管有线商业电视卫星电视,主要涉及ITV-3,Channel 4 和 Channel 5等频道。RA和ITC均由英国政府内阁领导。

90年代末,数字通讯业务发展,传媒监管技术的升级迫在眉睫。2000年12月,英国文化传媒大臣史密斯发布《通讯白皮书》,指出:将广播电视和电信的监管机构合并为英国通信管理局,与BBC理事会和电影管理理事会等四大机构平行且处在领导地位。其职能却一如往常:在英国电视、广播和网络媒体上播放的一切影视内容、广告文案、节目方向和技术标准等,违者可直接吊销执照。

2003年12月29日,ITC、无线广播局、电信管理局等机构合并,成立通讯管理局(Office of Communications, Ofcom)。它表面上不属于英国政府下辖机构,“独立公正”,但它的主席由政府文化媒体大臣和贸易工业大臣共同担任。2021年,Ofcom获得网络信息监管权。

无论是广播时代,电视时代还是网络时代,以BBC等西方媒体和Ofcom等媒体监管机构,永远不会摆脱骨子里的双重标准,因为它们建立之初就是为西方的政治利益服务。只不过,Ofcom的决定、BBC的报道看起来是自由裁量的,是公正客观的,是远离政治的,是不受干扰的,是共享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的“巧合”。

对BBC而言,没有所谓的独立,也没有什么良心,有的只是不变的利益——如果赞扬香港警察有利于西方,那么香港的黄媒、曱甴和暴乱分子们就会被BBC立刻唾弃。对Ofcom而言,没有什么真实,也没有什么法治,有的只是基于政治立场的传媒管控——如果造谣新冠病毒发源自武汉会增加民众对英国政府的怨恨,凡是指责中国的国药、科兴疫苗的新闻将被立刻关停。

CGTN的覆盖度和影响力远没有BBC强,但却被Ofcom吊销执照,柿子专拣软的捏。CGTN做错什么了?无非是把香港止暴制乱的消息传播给全世界,却被Ofcom公正地罗织罪名,公开陷害叙利亚的“白头盔”实锤摆拍“化武袭击”视频,被BBC黄金时段新闻轮番播放,却没见Ofcom吊销BBC的执照。

说明啥?英国着急了,也害怕了。在人均死亡率越高、经济衰退最严重的事实面前,英国民主自由的谎言兜不住了,政治站队比啥都重要了。我原先以为,西方的体制修补一下还能中兴一阵,现在看来连补都不想补,粪臭味从窟窿里对着脸冒呢。

英国的自由社会,就是不能包容真相,不能包容“不同的声音”。难道真相的判断标准是地理位置、社会制度吗?英国还是个正常的社会吗?《1984》上头了吧,老大哥正看着呢吧?BBC是自由报道,CGTN就是政治宣传;中国外交部叫压制新闻自由,英国Ofcom叫处理违规媒体。只有西方做得,中国就做不得,这白里透红的大脸盘子真是可气、可恨。

在利益的驱使下,西方所谓的“新闻自由”只有一个——有利于西方形象,有利于“普世价值”,有利于“自由民主”,有利于资本主义,有利于弥合西方社会分歧,破坏中国团结稳定。颠倒黑白,扭曲事实的西方媒体,霸占了全球话语权,中国必须做好反击的准备,因为历史是残酷的。没有什么公道自在人心,没有什么历史证明一切,只有一张嘴皮,说你吃几碗粉,把肚子剖开也没用。

今天在西方,中国在新冠病毒疫情问题上“撒了谎”,几乎已经成为西方理论界舆论到媒体上的一个“历史事实”。李文亮是共产党员,反而被西媒包装成反体制先锋和最早的“吹哨者”,一些报道暗示李文亮是被虐待而死。意大利作家Francesca Cavallo甚至写了一本儿童读物《李文亮医生与戴着王冠的病毒》。

真正的历史真相正在垃圾箱里发霉、发烂,许多正史都是被篡改的谎言。